相信你自己的思想 ,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发现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在天才的着作里,我们认出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疏异而庄严,于是.它们为我们拱手接纳-即使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大从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随着赏识渐增,人们必会悟出;嫉妒乃无知,模仿乃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应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他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昩不察相信自己吧!这呼唤震颤着每一颗心灵伟人们向来如此,他们孩童般地向同时代的精英倾吐心声.把自己的心知公之于众,自本自为.从而拔萃超类但人们却常被 自己的意识关进了囚牢,一旦他言行给自己带来声誉,他但受制于从人的好恶.从此难 免取悦于人,他再也不能把别人的感情置之度外了,对外界的妥协态度,威胁了人们的自信力.往往,你对自己往昔的言得且敬且畏,只图与之相协调,因为除了自己往昔的行为以外,再无其他数据可供别人来计算你的轨迹了.而让人失望又非你所愿但为什么 要回顾过去.为什么 为了不与你在大庭广众下过的的观点相抵触,就拖着记忆的僵尸不放呢?假如那是你务须反驳的谬论,那又怎样呢?看来即使在纯记忆的行为里,你也不能只单单 依赖记忆力,而应该把往事摆在千目共睹的现在来判断.从此以后不断自赎自新—这才智慧之道人往往懦弱而爱抱歉,他不敢直说”我想”,”我是”,而是援引一些圣人智者的话语,面对一片草叶或一朵玫瑰,他也会抱愧负疚,他或为向往所耽,或为追忆所累,荙,美德与生命力之由来,了无规矩,殊不知,你窥人轨辙,看人模样,听人命令-你的行为,你的思想,品格应全然新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