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庄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郭沫若在194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详细列举了鲁迅在词语、题材方面对《庄子》的引用,指出鲁迅“爱用庄子所独有的词汇,爱引庄子的话,爱取《庄子》书中的故事为题材而从事创作,在文辞上赞美过庄子,在思想上也不免多少受庄子影响的反映。”
两位文化巨人都对社会有深透的认识。鲁迅总结出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他认为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作奴隶,习惯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庄子见惯了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采用一种极端化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社会的否定。“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可以说,庄子对社会中人的异化的批判,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十分深刻。
鲁迅,入世,坚持在浊世上摸爬滚打;而庄子,则出世,拒绝充当尘世的祭品。他把入仕看成自愿当祭品,失去人格,宁在穷家陋巷中纺缕维持生计,靠借贷过日子,也不愿受功名利禄的引诱。
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 。怎样的有人情味,我们应该明白,鲁迅的内心世界里除了愤激、虚无、寒冷、孤独以外,何尝没有一个温和、恬静、温情、静穆、宽容、慈悲的价值世界呢?其实鲁迅是有着民间情怀并对苦难民众深深同情的,只不过他把爱藏在恨之后;而庄子也如胡文英先生的评价:“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