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惆怅——人生况味

(2009-10-15 12:28:24)
   公司加班已成惯例,回到家吃过晚饭天色已晚。我走进卧室,随手习惯地打开CD机,里面正在播放波兰“钢琴诗人”肖邦的钢琴曲,《降E大调夜曲》。渐渐地那宁静温馨的浪漫与“夜”的氛围,让我浸染在无尽的诗意梦幻中,我一头倒在沙发里放松着疲惫的身心,体味着那种自由自在的舒适,一股久违的惆怅悠然而生,如歌的缠绵漫漫地浸润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

      

      儿时,我最爱听爸爸吹口琴曲《三套车》,它讲述了一位穷苦农夫与一匹可怜老马的故事。琴声里夹带着一缕缕淡淡的哀愁,好象有灵魂在窃窃私语,在忆往事,诉衷情。凄楚而悲凉的旋律怎麽会从爸爸温暖的心胸流淌出来呢?我朦胧感到一种隐痛凄悲的惆怅。自那以后,只要我一听到特别动情的音乐或面对特别美好的事物,我都会陷入一种难以言说的惆怅心境。

      

      记得音院附中毕业典礼那天,我领到毕业证书,一出教室,双手高举着证书大叫:“解放啦,我再也不用考试了”。好多同学都应和着,在走廊里一起跳呀蹦呀。忽然,我一眼看到班主任张老师独自站在办公室门口,用手帕在擦拭镜片后面眼角上的泪。我不禁打了一个冷颤,此时我懂得了惆怅,因为,我已经走向了成熟。

      

      我生性不喜欢告别。至爱亲朋背井离乡,远走高飞,无论是走的人还是送的人,都会深深陷入一种说不清的惆怅心境。五年前,我的男友准备赴加拿大读研,当我们去加拿大使馆签证的时候,总觉得有两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无形力量在拉着我,即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和对爱友的眷恋。那时,我的心都要碎了。我意识到这又是惆怅的感觉在光顾。后来,终于离心力压倒了向心力,这才把他送上了飞往安大略省的飞机。

      

      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观点来看,惆怅感恐怕是最茫然,最朦胧,也是最摄魄的一种心境了。最不可思议的是,其中居然会有一种很深沉的美感萦怀!文学艺术家的成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造出了惆怅美的成就。越是能创造,表述惆怅美的作品,便越能拥有千万个读者的共鸣,凡是能够激起我们深深共鸣的东西,里面都有一种惆怅的美。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一个令人惆怅不已的结尾。我第一次看电影《城南旧事》,最感人的就是那个结尾:马车缓缓的离去,女主人告别了父亲的墓地和善良纯朴的宋妈,告别了自己的童年,马车渐渐走远了,在郊外深秋的树林里转了个弯,隐没在色彩斑斓的枫叶之中......看到这里我似乎被钉在影院的座位上,不愿离去,不愿从电影故事里走出来。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拨响听众的心弦,也是因为它吐露了一种惆怅的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朋友们大概不会陌生。我曾经演奏过周志明以它为蓝本改编的手风琴曲,乐曲进入《楼台相会》一章转入复调曲式,主负部主题旋律分别由右手键盘(高音)与左手倍司(低音)同时对位展开,每演奏至此,男女主人公久别重逢的惊喜与即将永远离别的悲痛如泣如诉,总要深深地打动我,叫我惆怅不已,以至潸然泪下。所以我从来不愿意轻易演奏这支乐曲。凡听过看过《梁祝》故事的朋友一定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惆怅让人难以忘怀。

      

      惆怅是种高级文化,体验惆怅需要文化,需要内外的阅历。文化层次越高,感情越细腻越丰富的人,他的惆怅也就越微妙。惆怅是人类潜意识王国里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情绪,它吐露出来的压抑和忧虑不仅仅是个人的,特定时代的,而是上升到了普遍世界的压抑和忧虑,因而从中产生出来的惆怅也具有世界的普遍意义。世上一切最美好的事物都会引起大惆怅,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到人生的欢乐总是转瞬即逝,昙花一现,更像闪电破空飞逝而过。而惆怅却像那神秘莫测的月亮,虽然发出幽幽的光,却是昼夜不熄。生命的惆怅在于最美好的时刻不能重现;人生的惆怅在于无法直面实在的无助;成功的惆怅在于等你得到它时,好象已经没有先前那样诱人。没有惆怅的人生是单调的,枯燥的,乏味的。

      

      我喜欢品味惆怅,但又害怕面对它。它让你哭不出,也笑不出,只是在你的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苦笑,苦中又夹杂着一丁点甜美。这大概就是人生真正的况味。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