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课 教案(潘晓辉老师作品)
(2011-05-24 15:42:46)
标签:
杂谈 |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流程并付诸实践
2、让学生掌握散文中关于词语表达效果的常规答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散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含义的常规答法,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答法。
教学资源:近三年中考试题、 多媒体
资源来源: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进行散文阅读的步骤是怎样的?(生答)
二、明确阅读一篇散文的基本流程。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方法。在我看来,要想进行好一篇散文阅读,在读完文章之后,做题之前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出示幻灯片)
(一)、默读全文
(二)、按要求完成题目。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师:今天我们着重掌握“文中词语表达效果”这类题型。请大家注意,词语前的“文中”二字,它实际上隐含了重要的信息,你知道吗?(生答)
(出示幻灯片)文中:
四、关于词语表达效果:
师:下面我们就来尝试进行散文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1)练习1:《父亲的自行车》
浏览文章,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用笔勾画文中关键词、句,思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2)学生自由朗读带有情感的关键句子。(2分钟)
3)师:下面我们就来品味其中一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师出示不同得分的答案,同学进行比较不同得分的答案,揣摩答题要点。)
师:下列答案均为0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出示幻灯片)
1、 “淡淡的”体现了父亲把山路当做困难,表现他突破困难时的从容、镇定。
2、 “淡淡的”表明父亲觉得这件事已久远,时间过得太快。(未结合主旨)
3、表明父亲为我做的一切,并非要“我”以后如何如何的报答,只希望“我”将来出人投地。
4、写出父亲对当年那情景已经不太在意,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拜。(未结合语境,读第3段“我刚一岁时……)
(生答,老师明确0分理由:未结合文章主旨、具体语境)
(出示幻灯片)
1、“淡淡地”一词写出了父亲不善于表达感情,悬崖绝壁和“我”的安危比起来,丝毫不放在心上。(1分)
2、“淡淡地”写出了在父亲心中,对孩子的付出是不顾生命的,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为了儿子,什么都可以做。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2分)
师:满分答案有些什么要点?1分答案缺了什么要点?
4)师生共同明确答题要点:
5)师生探究答题句式:
师:让别的同学更好地回答这类型的题,你能否根据答题要点,拟一个答题句式呢?
(生答)(出示幻灯片)
这个词(____ 地)写出了______ ,表达了______感情。
①明确本文主旨(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老师明确,全班朗读第5、6段)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