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课  教案(潘晓辉老师作品)

(2011-05-24 15:42:46)
标签:

杂谈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阅读的基本流程并付诸实践

2、让学生掌握散文中关于词语表达效果的常规答法,并能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散文中词语的表达效果、含义的常规答法,并能运用

教学难点:

能结合语境灵活运用答法。

教学资源:近三年中考试题、 多媒体

资源来源: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网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平时进行散文阅读的步骤是怎样的?(生答)

二、明确阅读一篇散文的基本流程。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方法。在我看来,要想进行好一篇散文阅读,在读完文章之后,做题之前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出示幻灯片)

一)、默读全文

          明确主旨:

              本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按要求完成题目。

三、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师:今天我们着重掌握“文中词语表达效果”这类题型。请大家注意,词语前的“文中”二字,它实际上隐含了重要的信息,你知道吗?(生答)

(出示幻灯片)文中:   ①紧扣主旨;

                           ②结合语境。

    师:“紧扣主旨”是要求结合全文来看,“结合语境则是要求联系上下文来看。

四、关于词语表达效果:

师:下面我们就来尝试进行散文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希望同学们能有所收获。

1)练习1:《父亲的自行车》

浏览文章,明确文章主旨。

(学生用笔勾画文中关键词、句,思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答,老师点拨,其他同学完善,最终明确)

2)学生自由朗读带有情感的关键句子。(2分钟)

3)师:下面我们就来品味其中一句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师出示不同得分的答案,同学进行比较不同得分的答案,揣摩答题要点。)

师:下列答案均为0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出示幻灯片)

1 淡淡的体现了父亲把山路当做困难,表现他突破困难时的从容、镇定。

                                            (未结合语境:很多年后)

2 淡淡的表明父亲觉得这件事已久远,时间过得太快。(未结合主旨)

3、表明父亲为我做的一切,并非要以后如何如何的报答,只希望将来出人投地。                                   (文中无此内容,未结合文本)

4、写出父亲对当年那情景已经不太在意,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拜。(未结合语境,读第3段“我刚一岁时……)

(生答,老师明确0分理由:未结合文章主旨、具体语境)

(出示幻灯片)

1淡淡地一词写出了父亲不善于表达感情,悬崖绝壁和的安危比起来,丝毫不放在心上。(1分)

2淡淡地写出了在父亲心中,对孩子的付出是不顾生命的,他虽然不善言辞,但为了儿子,什么都可以做。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2分)

师:满分答案有些什么要点?1分答案缺了什么要点?

4)师生共同明确答题要点:

       表达效果答题要点:结合语境主旨表达的内容(修辞)情感

5)师生探究答题句式:

师:让别的同学更好地回答这类型的题,你能否根据答题要点,拟一个答题句式呢?        

(生答)(出示幻灯片)

这个词(____ 地)写出了______ ,表达了______感情。

       注:1处可填写:生动形象、具体、含蓄、准确、渲染、强调、增加美感或气势(还有些词感情色彩转换,如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6)学生根据答题要点明确自己答案的欠缺之处。带着感情读加点词所在的句子。

    7)练习2:《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师:下面我们用先前学到的方法来进行第二篇阅读。(4分钟时间自由朗读文章)

明确本文主旨(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老师明确,全班朗读第56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②同桌互评打分,出示不同得分的答案全班展示,并阐释给分理由。

       ③其他学生修改自己答案。

  六、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谈,老师强调答题要点与句式)

      (师出示幻灯片)温馨提示:

        现代文阅读答题要具备以下意识:

     全局意识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审题意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