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提升教科研能力(二)

(2017-03-06 08:02:03)
分类: 工作感悟

解决所有疑问、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1.读书、学习不间断

读什么书?读师父的书(他们这么忙还能写出那么多东西,我们不要说没有时间写,我很忙,我们没有师傅们忙);读师兄弟第们的文章(同是一线教师、同样的忙碌,我怎么写不出来东西呢?);读《中国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运动》杂志(知晓目前国内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动向,学习别人的文章写法、选题等)。还可以阅读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等(有效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如:我从2003年开始一共订阅两套杂志《学体》、《体育教学》一共288本。师父出的三本书《教育健康态理念下的学校管理实践》、

跟着书本学、向周围的同事学、请教师父学、跟着网络学:如“学体草根争鸣”“案例研析”“群英荟萃”等。(见争鸣统计

自我学习相关网址

1)学体论坛讨论:http://bbs.sports.edu.cn/

2)博客圈浏览:http://q.blog.sina.com.cn/zgxxty

3)学体QQ群讨论:学体群一:50011898;群二:43139651;群三:131779625.

4)浙江省的网络教学研讨 :http://xkmh.zjer.cn/sp/1/ty/

5)江苏中小学体育教研网:

2.上课、听课有思考

上课指的是上好日常的常规课,多上公开课(先上组内的研讨课,在上学校或者区里的研讨课,请师父听课、请师兄弟听课,参加外面的听课学习等。)如:我13年一共上74节公开课。

课上了、也请人听课了、自己也听别人的课了,你有收获吗?有感受吗?有想法吗?如:我参加师父组织的九城区活动,我参加的活动都有文章发表、每一届活动参加后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写活动感悟(即使也到很晚、很累了也要写完,一旦停下来就会有很多借口不写。)我的博客中有培训感悟161篇。

3.反思自己留痕迹: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我们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呢  其实就是自己的第一感觉,怎么想的就怎么记录下来,这是你写文章的前提,也是想法、观点的积累过程。

 1)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

作为教师,每一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及时反思,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如:模仿动物跳一课发表在体育教学杂志2008年第78合刊中,就是经过反复的上课和修改,把每次的收获和好的方法都记录下来,一轮课8节上完这篇教案基本上已经比较完美了。如:《哈利波特的魔棒》《太空夺宝》

2)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

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细密,慎之又慎,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客观需要。

(如:那节失败课是我走向成功的起点一文的发表)

 3)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

这里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有时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如在学习快速跑教材时发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新颖,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在课后仔细研究学生的特点、查阅资料找到很多方法,经过提炼与实践,整理出适合小学生的练习方法和手段,并加入自己对各种方法的教学建议,就形成自己的一套发展速度练习的方法,发表在体育教学杂志上20026月第十二期。《提高速度素质练习十法》,在我的个人博客中写了两篇“关于呼啦圈”的文章,是我刚刚上过的两轮课,是对课堂中的问题解决的描述。

4)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

在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难点的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效果和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低、快、多、细、勤、严》)这篇文章虽然已经发表5年了,今年我又重新开始教学一年级,我又对我的这些方法进行新的定位与研究,研究出符合现在一年级学生的方法和策略。

5)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上完一节课应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练习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训练是否有效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特别是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同期教学提供极好的帮助,避免再走弯路,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如:《我让学生领评语》)

到这里我说了那么多,就是没有提到写,其实我们在这些反思的过程中,只要认真的记录下来,就已经是文章初稿了,只要把他落实到纸上就已经是一篇篇很好的经验性总结和成果汇总了,再从这些文字中找出需要的东西整理成论文结合自己课堂中的案例就是很好的一篇文章,并根据不同杂志的不同栏目进行投稿了。其实就这么简单。

举例:(记得我刚到宁波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写文章,有一次在和一位老师聊天,聊的是课堂教学,我把我的想法和做法与这位老师交流,交流完后,这位老师说:“把你我刚才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就是文章”,其实真的就这么简单。

反思的东西多了、记录下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