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效应大全
(2016-11-08 05:08:23)分类: 转载的博文 |
1.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能够把握的自我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分了一定的“领域”,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触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2.
如果你想做一个聪明人,就必须以一个聪明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3.
“实力雄厚”而“赛场失误”的惟一解释是心理素质有问题,主要原因是得失心太重与自信心不足。
4.
当你请求他人帮助时,如果刚开始便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是极易遭到拒绝的;倘若你先提出比较低的要求,等他人同意之后再适机增加要求的分量,就会更易达到目标。
5.
盲目跟随只会走向绝路,独辟蹊径才能拥抱人生的辉煌。
6.
身心如果想保持正常的状态,就要不停地获得外界刺激。丰富而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7.
人往往倾向于将别人的言行当做自己行动的参照,极易受到身边信息的影响与暗示。
8.
所有人的四周都是一面十分巨大的镜子,镜子反射着自己生命的内在历程、价值观和自我的需要,即我们看见的并非外面的世界,而只是自己。
9.
一个人太想成功了反而会失败。大事当前,要想获得最佳结局,就必须专注于事情的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结果。
10.
坚定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强者未必是胜利者,而胜利早晚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11.
一个人的记忆向他提供的某些似乎真实的信息常常能影响他原来的想法,甚至让他“看到”了某些事实上并未发生过的事情。
12.
没有完成的工作或没有解答的问题常常会深刻地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人生来就有一种行事有始有终的内驱力。
13.
人类对于最初接受的信息与最先接触的人都留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一切堪称“第一”的事物都有无比的兴趣和很强的记忆力。
14.
设置在你面前的栏杆越高,你付出的努力越大,就越是可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就你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事业。
15.
你对人或事留下的最初印象,将会影响到你对此人或此事其他方面的判断。
16.
如同给气球吹气,吹得太足,易爆;吹得不足,又飞不高;而惟有吹得恰到好处,才能够让它轻盈灵活地飞起来。
17.
展翅的飞鸟造就了飞机的发明,落地的苹果让万有引力得以悟出,烧开的水壶也孕育着蒸汽机的诞生……
18.
在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人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惟有完成任务,这种紧张感才会消除。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紧张感会一直持续下去。
19.
成功人士的首要标志,就在于他们拥有热情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如果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和应付麻烦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
20.
如果我们顺其自然,遵照事物的固有规律去行事,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原本反对的事,也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圆满结局。
21.
面对竞争对手时,我们要本着一种“合作”而非“敌对”的态度,努力实现“双赢”。
22.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优势而非劣势中获得成功。
23.
随声附和的人多了,白的也会变成黑的,正所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4.
25.
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善意的谎言与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而从自我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6.
生活是变幻莫测的,有时我们只需做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让人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
27.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再往上依次为安全、爱和归属、被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属于高层次的心理需要。
28.
跳蚤变成“爬蚤”,并非是因为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挫折使它变得麻木了、习惯了,最可悲的是“我跳不高”的观念已经深埋在了它的潜意识里、笼罩在了它的心灵中,跳跃的欲望和潜能已经被它自己扼杀了。
29.
只要产品本身具有价值,只要有一个顾客识货,就会带动一批人购买,只要产品在这些人中间树立了口碑,就会掀起一个热卖的小高潮,这大概就是旁观者心理对商家的最大启示了。
30.
行动之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想要做之事的每一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将它深深铭刻在脑子里,当你行动时,便会得心应手。
31.
在精神上互悦,智力上互偿,气质上互补,事业上互助,异性效应总能让你事半功倍,感觉生活轻松愉快。
32.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因相互之间存在某种共同或者近似之处,从而感到彼此之间更易接近。
33.
安于现状可能就是死路一条,无论你现在的境况多么令人满意,现在的工作多么让人羡慕。有时灾难的降临是渐进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享受和依赖已有的好环境,而应培养一种具有远见性的洞察力。
34.
焦虑、恐惧、敌意、冲动、抑郁和嫉妒等负面情绪,都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时间被这种情绪所困扰和笼罩,就会发生身心疾病。
35.
在商业活动中,有很多人会反向求异,不按正常牌理出牌,异中求胜,通过反弹琵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想灵活运用反弹琵琶之招,就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因循守旧是行不通的。
36.
一个人在不能完全胜任的职位上无所适从和苦苦支撑,不但无益于自己才能的施展,还会让自己的生活失去原有的乐趣,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能够胜任的工作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37.
信息呈现的顺序能改变人们的观点与看法,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首因效应”。
38.
在人与人的交往初期,首因效应的影响极为重要;而在交往后期,近因效应的影响则更重要一些。
39.
人们对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记忆良好,这就是自我参照效应的最直接体现。
40.
“只要是少的,就将他拥有的也夺过来;只要是多的,还要多给他,令他多多益善。”
41.
许多人在许多时候都是先在心里给自己挂一个空鸟笼,然后再不断地往里面塞东西。
42.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43.
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身边的“邻里效应”,做到强化其良性的影响,防止其恶性的影响。
44.
“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再度面临各种问题时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并把这种无助感扩散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45.
智者之所以成为智者,就在于他们面对关键问题,面对大是大非,能够做到不盲从、不迷信,运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判断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46.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47.
在“禁果效应”的作用下,潘多拉非常好奇地打开了那个盒子,结果所有的灾难、瘟疫与祸害都飞了出来,此后人类就饱受灾难、瘟疫与祸害的折磨。
48.
顿悟就是指突然领会,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常常能解决平常思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49.
千万不要因为现代生活的方便与精致而养成一种懒惰和贪婪的习惯,更不要因为手中握有各种权力与财富而毫无节制地享受颓靡的生活。
50.
马克•吐温说过,听到一句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期待他人的赞美,因为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被别人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被别人认可。
51.
权威人物的暗示,往往具有非常巨大的杀伤力。
52.
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