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点评:七年级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
(2015-08-23 11:15:41)
标签:
股票 |
分类: 培训感悟 |
体育微客
一、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是田径运动中由快速跑和传接棒技术组成的集体项目,它是由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的一项良好运动。接力跑是在规定的区域内,在快速跑中,由传接棒完成。只有通过反复练习,练习者传接棒之间有了很好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通过接力跑练习,使学生了解接力跑的动作技术要领和比赛规则,促使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迎面接力、圆周接力等各种接力方法。这一时期的学生精力充沛,好动,好奇心强,对有一定难度的技巧运动有很大的兴趣。在他们掌握立棒式传接棒的方法的前提下,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索下压式交接棒的方法,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练习频率,使学生在比赛体验中获得运动技巧技能,学习内容更加有趣味性和实战性。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材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第二课时:改进“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第三课时:熟练“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接力跑中“下压式”给棒、接棒的技术要领,建立跑动中传接棒的概念。基本了解接力区的概念,引跑技术。
2、技能目标: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建立引跑和跑动中传接棒的配合意识。
3、情感目标:形成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传棒、接棒
难点:交接棒与跑的结合速度
七、课堂准备
(1)接力棒12根、4标志杆8个、奖励贴纸若干。
(2)相隔40—60米放置一对标志杆。一共4组障碍物。
(3)40—60米障碍物中间,相隔10米贴两条标志带,作为预跑段。
八、教学过程
1、
复习原地摆臂运动—原地摆臂前伸手压棒—原地摆臂后伸臂接棒
教学组织:(1)学生热身后,前后四人为一组。
(2)原地喊节拍下压式交接棒。
(3)两人错开,异侧手交接棒练习
(4)原地下压式交接棒比赛。
教学要求:传棒人由上往下压棒,接棒人手腕上翻,虎口张开。手臂向后夹紧60度,触棒后抓紧握牢。
设计意图:反复加强手指对接力棒的抓握能力
2、
教学组织:(1)学生一路纵队前后任相隔一臂距离,绕两头标志杆慢跑。学生一边慢跑一边由后往前做下压式交接棒练习。棒传到最前一位同学后,通过队伍转弯头尾交汇的时机,转交给最后一位同学,重复进行。
动作要求:学生慢跑中进行,交接棒时给口令“接”,接棒人立即向后伸臂,手臂与躯干约成50—60度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下传到接棒人手中。
设计意图:
(1)传接棒技术从原地过渡到慢跑
(2)让同学习惯用信号传接棒的信息,达到协调配合。
(3)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进一步体会异侧手交接棒的优势。
3、自我评价:接力跑比赛
教学组织:(1)分成人数相同的四组,每一组中间设立10米长的预跑区域,轮到接棒的学生站在预跑区后面一条线上等待接棒。
(2)每位同学接棒后绕标志杆跑回,交接后排到队伍最后。
(3)以先到达的队伍为胜者。
动作要求:必须采用下压式交接棒。学生在预跑区内引跑。每一组同学在本小组跑到内不能阻挡其他组队员。
教学目的:传授接力区和预跑区的概念,从慢跑练习过度到高速跑的,检验学生掌握下压式接力跑的水平,并进行适当鼓励评价。选出优秀的组进行展示,提高同学们掌握动作的信心。
九、教学评析
优点:
1、传接棒贯穿跑动摆臂中,提高练习密度以便提高接棒的敏感度。
课的引入始终围绕下压式传接棒的方法进行,引入部分从基本活动操里安排原地摆臂—原地摆臂前伸手压棒—原地摆臂后伸手臂接棒。自然衔接到基本部分,也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接力跑的教学当中。
2、组织队形的设计,从没有接力区练习过渡到在接力区传接棒练习。
增加学生练习频率,新授动作时,从原地交接棒开始,反复固定交接棒的手臂动作。让学生之间互相磨合,例如:快同慢、快同快、慢同慢之间的配合,主动配合,提高动作效果。
利用队形版图,使学生更加直观清晰的了解比赛规则,提高了课堂组织效率。
合理设计预跑区域。第一节课教师避免把队伍拉得过开,又不能忽略接力区这块重要的内容,本课采取绕桩跑回后预跑的设计方式,既能方便传授引跑接力的技术环节,又能方便召集讲解评价,学生便于互相借鉴学习。
3、教学顺序从简到难,从原地到走动、慢跑、接力跑的教学顺序。
从原地过渡到慢跑在到中速和高速跑。原地练习目的在于反复练习手臂练习,加强同伴之间配合的熟练程度。在此基础上,加长到40米到60米跑中,进行有信号的传接棒练习,进一步稳定交接的手臂动作。最后让学生调整预跑的起跑时机和起动速度,加强动作实战性的同时,培养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4、贯穿“以学生为本”的思想,采用学生探究学习,教师总结辅导的教学形式
不足之处:
在接力跑游戏比赛之中,个别学生在传接棒时,只求速度,没有充分利用下压式传接棒的技术。
点评:设计意图和教学过程不太吻合,过程达不到设计意图的要求,学情分析偏离教材,没有很好的对教材与学生的现有关系分析透彻。建议多关注体育微课的相关资料,多研究学情、教材。微课的特点:时间短(5到10分钟)、内容少(一个知识点、一个小技术、一个易犯错误、一个小问题)、容量小,要有课的特征,按照这样的结构和思路设计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