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肩肘倒立”课的感悟

(2013-11-10 07:51:04)
分类: 培训感悟

听“肩肘倒立”课的感悟

     周三,11月6日,参加宁波市基础教学改革课堂展示活动,在活动中要听三节体育课,然后进行评课,第一节课是“肩肘倒立”,小学五年级第一次课。

    按照教师课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括号内的内容是笔者的观点和解释:

    1.体育委员整队并报告人数,(就是这一个动作的完成过程让我们见证了这所学校日程体育课的规范和严谨。)

    2.教师跑步进入课堂,简单的要求后开始带队绕着场地慢跑一圈后,分四组占到各自的小垫子后面。(也就是在教师的带领下每人有序的找到一块小垫子,为接下来的肩肘倒立教学做好铺垫,笔者对这一环节的观点:按照天气或者季节已经是11月份了,教师如果带着学生在不到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慢跑一圈就是为了每一名学生找到一块小垫子,我觉得有点声势浩大了,笔者的观点是这种方法可以用,就是再带着学生跑2到三圈,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准备活动,然后再让学生找到一块小垫子。)

   3.找到小垫子后,教师让学生马上坐到垫子上,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垫上活动。(这一环节看似自然合理,如果就像我这样的描述,看不出什么弊端,但联系前面的慢跑一圈(70米左右)后坐到垫子上,可能就会发现一些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天气也不热,作为体育课要有一定的准备活动,而不是跑了70米就全部坐在垫子上,再看教师带领的垫上运动,全部动作学生站着都可以完成,笔者认为,只要站着能完成的动作最好不要坐着完成,因为这毕竟是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而且运动量很小很小的时候。)

   4.教师在音乐的带领下开始了比较新颖的准备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教师也体现出了他的语言优势、技术动作优势。笔者很欣赏教师的这种号召力和感染力,标准的示范完美的音乐匹配让课堂增添了很多有意义的元素。唯一让笔者感到遗憾的是,上课教师做出一个准备动作后音乐就自然的响起(是有专门的人在帮助放音乐。)笔者认为课堂上使用的音乐应该由上课教师自己播放,不要请别人帮助,自己的课堂自己负责。)

   5.导出大写的“L”字母,教师课前在每一块小垫子下面放上一张大写的“L”字母卡片,教师用变魔术的语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并用手势和语言暗示学生,学生都很顺利的找到了卡片,开始用身体来搭建“L”,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不断的进行暗示、提示等,但就是没有老师想看到的动作出现,教师只好请一名学生到前面进行在老师帮助和引导下的示范,这时教师顺便把保护帮助的方法和技巧也引导出来,让学生二人合作开始练习。(这个环节按照我的描述如果很顺利的完成,这绝对是很好的带有启发式的教学,但问题出在学生尝试用身体搭建“L”时,用了很长的时间,其实这个引导尝试教师可以把字母先折叠一下,就是把L的长边折起来一点,让学生去用身体感受,然后再打开,就出现一长一短了,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这个导入笔者也发现学生在日常教学中学习肩肘倒立时教师没有用L字母进行引导。其实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后自己做一个标准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拿着L和老师的身体进行比较一下,学生就会有完整的动作表象并建立起身体成L的图像信息,接下来的练习会更形象和更有效。教师在保护和帮助的示范讲解中还纯在一些异议,就是教师用双手抓住学生的双脚踝用力把学生提起来,这一动作值得商榷,不要给学生留下错误的帮助方法和信息。)

   6.二人合作进行练习成“L”,教师让一二组和三四组合作,一和三、二和四(这样的组合没有什么错误,但看着不是很合理,完全可以一二组合、三四组合,可能这是大家都运用比较熟练的组合,但老师这样用也不会影响什么。)

   7.二人合作后的效果(听课教师发现,学生的肩肘倒立动作很标准,做完一遍后我们统计只有2到3名学生没有完全标准的倒立起来,甚至已经有50%以上的学生完全是标准的肩肘倒立动作了,而且从开始的前压到后来的绷脚尖等等动作都是很完美的了。而到现在学生还没有看到老师的任何一个关于肩肘倒立动作的示范。这能开出这个学校的体育课堂上这个动作已经学习过了,而且学习的效果很好。而作为我们上课教师当看到学生的这种情况后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呢?是按照原来设计好的进行,还是根据学撒谎的情况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呢?笔者个人认为应该根据学情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可以把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修改,当然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8.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还是按照原来的设计按部就班的进行,听课教师已经觉得后面的一些练习没有针对性了,我们也只能当是发展身体素质练习了,但即将结束肩肘倒立教学的时候有一个展示环节,学生的展示博得听课教师的掌声,接下来的二人合作跑学生很喜欢,练习效果很好。

    听完课后笔者的总体感受:

    1.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都花费了很大心血,设计的也比较合理,唯一感到有些疑问的是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有5课时,个人感觉有点多了,三到四节足够。

    2.学情的了解与教学设计的关系。我们是否需要关注学情,如果关注学情可能会改变或者推翻我们的教学设计,如果不关注学情,按照我们的教学设计进行一步步教学,可能会有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笔者认为要关注学情,而且不要怕打乱自己的教学设计,但在这样的一个大型展示活动中,教案是听课教师人手一份的,如果对教案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听课教师都会感受到,课堂比教学设计难了或者简单了,是否会对上课教师有所影响,由其是评比课。笔者认为还是要根据学情进行有所变动。

    3.技巧类教材的保护与帮助。这节课可以说没有保护只有帮助,那么在帮助的环节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帮助的能力呢?肯定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进行这方面的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能者帮助,否者不要帮助,会的可以帮助,不会的不要去帮助别人,但这个度如何把握、和操作呢?我也没有好的方法和策略,等着看到此博文的老师能给一个好的解答。

    4.总之,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上一节课的难度,更感悟到了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的课堂上的事情!谢谢上课的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