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
(2009-04-16 10:55: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艺心理学名词解释
文艺心理学:1、近代朱光潜说他写的是美学,研究的是文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文艺欣赏中的“心理事实”,审美中的“心理事实”,所以起名“文艺心理学”。2、“心理学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那是文艺学或美学
的一个分支,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问题。
审美体验:作为文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的审美活动
艺术活动,归根到底是人的生命体验。1、人在世界上总是要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体验就是主体对生命蚁的把握。2、体验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是指向人的生命,它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常常使人进入心醉神迷、物我两忘的
境界,而这种心理活动又是以经验作为基础的,它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和体现。
普通心理学:1、研究的对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2、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带有自然科学性质,多采用实验方法,力求定量定性。
P12心理活动: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活动
形成的,人的内部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人的外部实践活动
内化。离开人的实践活动不可能有人的心理活动。
审美心理机制:
批评意识:是批评家持特定态度实现其还原欲望的心理现象。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是中国现代文艺心理学的开山之作。
审美阀原则:费希纳的《美学导论》中的一第一个原则。这一原则运用于意识水平,它要求刺激在它能够使主体产生快乐或痛苦之前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换言之,进入审美阀限的刺激,才有可能唤起审美愉悦。
唤醒理论:1、又称:规范与审美愉悦
的关系理论。2、这是英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贝里尼在六十年代提出的。3、在对感觉
经验中的新奇性进行考察时,贝里尼发现,随着刺激的重复出现和时间的推移,表象间的新奇性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愉悦是由两种唤醒而得到的:A、一是渐进性的唤醒,B、是亢奋性的唤醒。
潜意识:1、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3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着不容于社会的各种酸用欲望,它们时刻想冲出前意识和意识的层面表现出来。然而,意识的抑制作用强迫它们留在潜意识深处。。3、因此,潜意识就是人的内心生活的能量的蓄积库,是一种被压抑
的东西。
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本能
指由身体
内部力量决定着人的精神
活动方面的一种先天状态,本能是人内部
的需求和冲动。
人格结构:1、弗洛伊德1923年在《自我与本我》一书中,认为人格的结构包括:A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的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B、自我,代表着理智,以现实的原则控制本我的活动。C、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带有理想的特征。
集体无意识:1、批的是那种由于某种潜在体验的普遍性而形成的人类悟性的基本模式或原形
的贮存。2、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
原型: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来的。2、原型指的是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决定因素,它使个体以期
原本祖先当时原则性
类似情境所表现的方式去行动。3、这一名词早在圣。奥古期丁时期已经出现了。
自卑情绪:1、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动机理论的重要解释概念。2、原指来源于器质性缺陷的自卑感,后
惯例:1、美国G。迪基认为,艺术
都有自身的惯例,它是“由戏剧、绘画,雕塑,文学等各种艺术门类系统构成。2、每生个门类系统为了使该门类系统所属的艺术作品有够作为艺术作品为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
心理常态:1、常态是动态的一种不断顺应和发展进化的过程,2、接受者主动地适应接受对象从而理想地欣赏和获得审美愉悦。娱乐:
心理治疗:是以设定的
艺术手段所形成的”心理反馈“调动主休在系统发育中所具备的特定反应潜能,从而调节其神经以趋向比较比较稳定而舒展
心境状态。
心理常态:接受者主动地适应接受对象,从而理想地欣赏和获得审美愉悦。
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经验中见出意义、思想和诗意的部分。体验来自于经验,但包涵生命
的意义、深刻的思想、动人的诗意。
P73思考题:
俄底浦期情结:1、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学说。2、指每个男孩都有弑你恋母的情结,又称“恋母情绪”,这是根据他的泛性论得出的结论。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可以指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或某一个关键语。必须是一种程式化惯例化的文学传统。
神秘体验:1、指它具有超载普通感官和逻辑理性的特点,它是对本质正确的反映。2、艺术家神秘体会只表明美感经验的特殊性,并不速写美感经验正确反映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