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和酸奶同吃产生致癌物?
(2013-04-10 15:43:36)
标签:
减肥方法健康健康减肥诺特减肥诺特营养 |
分类: 健康饮食 |
火腿与酸奶同食可致胃癌,这个说法您听过么?最近它在网上流传得挺火,还有电视媒体到处传扬,杂志报刊也没少渲染。然后问问,您信吗?
不管您信不信,反正大部分人是信了,因为它的说法实在听起来相当“科学”:“由于火腿及腌制品中含有硝酸盐,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在唾液中硫氰酸根催化下,产生致癌物,可能引起胃肠、肝等消化器官癌变。因此,吃含有硝酸盐的食物前后1小时不宜饮乳酸饮料。”
但是营养专家解释说,短短91个字中存在许多科学错误。
错误1:
火腿及腌制品制作时所添加的通常是亚硝酸钠,即便加的是硝酸钠,也要自然降解成亚硝酸才起作用。大部分亚硝酸再继续分解产生一氧化氮(NO),它非常容易和肉类中的红色素,也就是血红素,发生牢固结合,让红色的血红素变成“氧化氮血红素”。氧化氮血红素不怕热,即便加热,也保持美丽的粉红色。而没有处理过的血红素则不然,一加热就变成褐色。这就是加亚硝酸盐发色的科学基础了。——所以,烹熟之后还由内到外保持粉红色,说明肉类经过亚硝酸盐处理了。
腌肉料中的亚硝酸钠大部分分解变成一氧化氮,钻进血红素当中之后,仍有少量亚硝酸存留在肉类中,但含量需要严格控制。按我国标准(GB2760-2011),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许可残留量在30-70毫克/公斤之间(西式火腿类不能超过70mg/kg,肉罐头50mg/kg,其他肉制品不能超过30mg/kg)。
因此,制作火腿、香肠等肉类腌制品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乳酸菌”帮忙来形成亚硝酸盐。这是第一个错误。
错误2:
乳酸菌没有硝酸还原酶,没有这个酶就无法把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比如说,纯接种乳酸菌发酵而成的泡菜,就不会有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污染杂菌才是泡菜中产生过多亚硝酸盐的原因。
所以,让乳酸菌跑到肉类当中帮忙把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实在是乳酸菌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污染很多杂菌。这是第二个严重错误。
错误3:
退一万步说,假设乳酸菌真的能够处理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它进入胃里之后,也会马上被胃酸杀死。用餐时是胃酸分泌高峰,胃的pH值低达3以下,比酸奶的酸度高很多,乳酸菌根本不可能大批活着。即便是能够在人体内定植的少数乳酸菌株,也只有极少数能够幸免活着离开胃进入肠道。而乳酸菌菌体内的酶和分泌出来的酶,也不可能耐受这样的酸度而保持旺盛活性。
所以,即便吃了酸奶喝了活乳酸菌饮料,进了胃里,就没乳酸菌的活跃机会了。除非是严重萎缩性胃炎的情况,胃里pH值能高达5,这时候乳酸菌活得不错……问题是,这种情况下,其他杂菌也在胃这个37度的温箱中活得特别蓬勃,它们对合成致癌物的贡献远比乳酸菌大。
错误4:
腌制肉制品中的主要致癌物,是亚硝胺类物质。它是亚硝酸盐和胺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腌制肉制品中加入了亚硝酸盐,同时它本身富含蛋白质的降解产物氨基酸,以及氨基酸降解所产生的胺类物质。
网上对此禁忌另有一种说法是,“酸奶中含有胺,肉类中含有亚硝酸盐,两者在胃里会结合成致癌物亚硝胺”。事实上,酸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连3%都不到,胺含量更低;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高达将近20%,胺类物质比酸奶不知道丰富多少。
所以说,腌制肉制品中已经具备了合成致癌物的两大原料,在腌制和储藏过程中就能合成微量亚硝胺致癌物。它不那么需要“酸奶中的胺”来帮忙。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腌制肉制品的摄入量越高,癌症的风险越高,这和是否喝酸奶没关系。不过,在合格的肉制品中,致癌物的含量还是很低的,偶尔吃的话不用太担心。
错误5:
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研究证实,酸奶及乳酸菌提取物对于多种致癌物的致癌效果有抑制作用,对于致癌物造成的DNA损伤有减轻效果。还没有看到相关研究能证实,用餐前后一小时内食用酸奶对于癌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
用餐前后喝酸奶不用那么恐慌,和牛奶、香蕉、热巧克力、豆浆、热水一起喝也都没什么问题(网上这类传说可真不少,其禁忌理由都够让人无语的)。为了证明酸奶+热水一定会拉肚子这条禁忌站不住脚,我最近每天早上都喝一小杯酸奶加一小杯热水,大肠状态毫无异常。
把酸奶这样一种营养丰富而且可能有利于预防癌症的食物,变成一种诸多禁忌的危险食物,让人们喝酸奶时战战兢兢,这实在是极大的遗憾。
7类人误食粗粮反扰健康
现代生活的精细化和精致化,成为诸多营养疾病的诱因。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结肠肿瘤、肥胖等等正在逐渐威胁人类健康。
因为纤维素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减少高血脂,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而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则可以预防脚气病。同时,很多粗粮还具有药用价值,如荞麦含有其他谷物所不具有的“叶绿素”和“芦丁”,可以治疗高血压。
但是,如果摄入过多的粗粮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首先粗粮本身营养价值不高,而且不容易消化,吸收率低;其次,粗粮里富含的食物纤维可影响人体对钙、铁等营养素的吸收。粗粮虽好却不适宜所有人群,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就不宜常吃粗粮。
1、胃肠功能差的人群
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纤维对胃肠是很大的负担。
2、缺钙、铁等元素的人群
因为粗粮里含有植酸和食物纤维,会结合形成沉淀,阻碍机体对矿物质的吸收。
3、患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
如果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是胃溃疡,进食大量粗粮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和溃疡出血。
4、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如果长期每天摄入的纤维素超过50克,会使人的蛋白质补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脏、血液等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5、体力活动比较重的人群
粗粮营养价值低、供能少,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而言营养提供不足。
6、生长发育期青少年
由于生长发育对营养素和能量的特殊需求以及对于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粮不仅阻碍胆固醇吸收和其转化成激素,也妨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7、老年人和小孩
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大量的食物纤维对于胃肠是很大的负担。而且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较低,不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
营养师指出,吃粗粮很有必要,但一定注意粗细搭配,同时还要搭配营养丰富的食品。比如把粗粮熬粥或者与细粮混起来吃,搭配蛋白质、矿物质丰富的食品以帮助吸收。同时,不适宜多吃粗粮的人群要尽可能减少粗粮的食用,以免造成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