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与国字军血拼的反思
地王广渠路15号事件目前算是告一段落,最终我们看到潘石屹失望的离场,面对咄咄逼人的中化方兴,眼神里充满了无奈。
soho中国是北京CBD的最大开发商,一个民营企业能发展到今天是十分不易的,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特色下,一个民营企业想要与央企一争高下谈何容易。我们来看这次竞价到最后的的几个主要参与者,除soho中国外,保利地产、远洋地产和中化方兴均为国企,背后有强大的垄断型央企的支持和银行的超级信贷。在这次竞拍之前,自称小公司的中化方兴早已获得中行的200亿信贷,及时的输血以及先前并购金茂集团等高端项目的经验,中化方兴很可能一跃成为京城最具实力的地产商之一。
最近地王频现,而且基本被国字军团包揽,民营企业恐怕是欲哭无泪。就像潘石屹在价格超过35亿后表情明显转阴,每次出价都要经过反复的计算,但是每次出价后中化方兴都会毫不犹豫的跟进1000万,底气十足令人乍舌。显然,在现有国情和体制下,想和央企一争高下是不可能的。
事实是,央企由政府控制,旗下的地产商都有巨无霸式的母公司为依托,而且银行也是政府的,这就保证了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的充足供应,可以说这样的操作模式是很不公平的。7月《财富》公布了500强,大陆入围的除一个背景神秘的所谓的民企江苏沙钢外全是大型国企,联想也跌出了榜单。
似乎中国进入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了,但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出现一个进入500强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才是带动市场活力的关键,是它解决了80%的就业。而如今的民企,尤其是中小企业却处在融资困难的瓶颈上,金融危机下南方的外贸加工企业四面楚歌。4万亿的资金依旧流入“铁工基”,几乎没有一个最需要输血的中小企业能拿到。而这四万亿虽然短期内在大宗商品上拉动了经济的复苏,但它很可能引起之后的产能过剩,埋下了危险的伏笔。
可以说,虽然经济上我们国家这些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与经济增长配套的体制上却进展缓慢,国富与民富的平衡失调。很多民企为了生存都不得不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背上了“原罪”。对于广大民众来说,央企的强大带来的是国富而不是民富,国家拿财政收入建立扶持央企,央企在特色制度下进行行业垄断并与民企在高利润行业展开竞争,就拿这次广渠路15号来说,中化方兴不计后果的叫价,最终抬高了地价,但它最终的利益来源还是百姓的消费。央企的弊端就在于,赚了是国家的,赔了却是赔的人民的钱,所以人民还得再凑,你什么时候听说过老百姓分享到中石化的利润?我们的油价仅仅是在高位时才和国际油价接轨,也是央企垄断的特色,猪才相信中石化会赔。另一方面,现在有些央企已经富的找不着北了,要向Google看齐,就差把燕窝鱼翅引入食堂了。
如今,我们的政府显然不想放弃管理者的角色,但是一个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经济体需要的是一个公正公平的服务机构,所以必须加快体制的改革,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走向世界,才能真正实现民富,才是经济强国的体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