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看到很多专家发表了关于证监会允许境内港澳台居民投资A股的看法,基本上说是利好A股。争论的只是利好——是大利好还是小利好而已?
在这里,我无意加入这个阵营,讨论这个政策对股市的影响,而是想说说媒体在标题中显示的“炒股”二字。炒股,我的理解就是短期买卖股票意在获取差价,这里的差价是买卖双方博弈的结果,而非股票背后的上市企业每年为你我挣到的利润。
一直以来,我每年年末都会计算上市企业为我赚取了多少利润?而且很在乎这个利润总量,用此总量除以我的投资成本,以此来分析我的初始投资回报率,并以此作为买进股票的一个重要考量。从这点来看,我不是在炒股,我是在投资。
相对于股票价格本身的增加值,我更在乎企业为我赚取了多少利润,我以为,不管股价现在能否反映企业创造的利润,在买入价格合理的基础上,企业创造的利润,在未来一定会体现在股价上。比方你在去年买进价格低于净资产的银行股,也就是PB小于1,以未来五年为限吧,你也就买进了每年为你创造18%以上投资回报率的一项资产。未来五年大部分时间,PB会大于1,倘若存在小于1的时间段,我想也不会很长,不会长期存在。更何况,由于企业每年净资产不断增加,就是小于1,你也不会亏本,股价早就在你的成本之上。冯仑说得好,“你算清了别人算不清的账,你也就赚到了别人赚不到的钱”。过往的四年,我的投资成绩也许就是最好的印证。
一直以来,最起码整整四年,我没有卖过一次股票,哪怕是一次波段操作,也就是大伙儿说的“炒股”。我没“炒过股”。惟一的操作行为就是买入,还是买入,买入那些价格合理的银行股。其实也就是一只银行股。这种操作策略的业绩如何呢?虽然我的成绩不能与市场中一些高手相媲美,虽然我的时间成本(也就是说没有买在最近三年最低价位时的时刻)高了一些,但是,到目前为止,每年的复合收益率在两位数。我以为很好了。
下面说说对部分银行股的看法。
民生银行:我以为,如果你是一个长期价值投资者,一定不会买现在价位的民生,因为市场中有更好的标的。如果你是价值投资+趋势投资,你现在买进民生还算过得去,你要知道,所谓的民生、兴业、招行等有特色,未来前景与众不同,市场给与了这些股高溢价,这些都是扯淡。作为长期持股者,这些肯定是陷阱。你的长期回报与你的买入价有很大关系,实证就是持有招行四年以上的投资者,目前的回报率远低于当初无人问津的民生和兴业。
就拿民生为例,说“小微”是民生银行的护城河,存在其他银行难以进入的壁垒,就如同另一家银行的行长所说,民生银行的小微,最大优势就是先发优势,一旦市场发现这个领域的利润很丰厚,风险也不很大,最终,高利润率会被众多后来者慢慢平滑掉。民生的小微不存在壁垒,只是看各家银行愿不愿意去做而已,进入门槛不高。现在市场给予民生银行接近2倍的PB,明显高于其他银行,比方浦发、交通等。当然,笔者认为,民生银行在5~6元左右,投资价值还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价位相对于其他银行,就显得很贵了。
兴业银行:我以为,若兴业银行被市场情绪抬高,当高于招商银行的PB
1.5倍左右时,彼时,就应该卖掉兴业,买进招行。目前价位,兴业与招行估值相当,就没有必要无缝转换了。笔者当初选择兴业,最主要原因是,当时的兴业估值远低于招行,所以没有买进大众情人(招行),就四年时间来看,这笔投资是正确的。
现在若有闲钱,不要买进兴业,估值相对于交行和浦发,略显贵了,尤其是与交行比较。今年兴业银行分红,会获得一笔不小的红利,我有意将此资金投资交行或浦发。但是,若到时所有银行都高于我的定价模式,我将持有现金,等待机会。
另外,持有兴业,我以为,没必要与民生互换。因为这两家银行都比较激进,不像招行那么稳健。我们要知道,银行就做两件事:一件事是价值管理;另一件就是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和风险控制是一根平衡木,放在了所有银行家面前,只是看各个银行家制定怎样的经营策略了。
浦发、交行:这两家银行过去五年复合净资产收益率均在18%以上,若未来数月,银行股持续下跌,估值在1倍PB左右,投资者应该买进浦发、和交行,而不是估值更高的民生、兴业、招行。
虽然,我几乎满仓一只银行股,但是,我还是希望银行股每年的涨幅不要太猛,最好1倍PB左右,这样可以买进更多的股份。决定收益的要素:资金量、时间(企业增加值)、买入成本。决定收益率的要素:时间、买入成本。
同麟 2013年3月10日于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