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思想的竹林──怀念我的父亲管桦

(2008-06-17 15:14:01)
标签:

怀念

父亲

管桦

小英雄雨来

文化

分类: 关于雨来

走进思想的竹林──怀念我的父亲管桦 

  期待人们因“善”而悟

 

  柔弱不善,善不再是被同情的对象,是须仰视的峰巅。可父亲依旧喜爱和同情千千万万被“恶”奈何之中,还坚持着什么的人们。他不忍撤去支撑他们柔弱身躯的支柱,尽管那泥塑的支柱残破不全。父亲似乎从他喜爱的人们的厄运和遭遇中,看见了自己的宿命,尤其是那些最喜爱的人。于是,“我的心啊,是最悲伤的坟墓,引起我痉挛性的疼痛和哀伤”(摘自父亲的日记)。父亲在《大自然的哀歌里》向世人们倾诉着:

 

  大自然,你以为陪伴的都是绿叶,才开出鲜花;你以为飘荡的都是白云,才纯净了蓝天;你以为遮蔽的都是茂密的森林,才欢乐地跳、唱!可是,在六月的阴雨天,你的眼睛为什么滴着泪水?啊,嫣红的牡丹、苗条的郁金香、妩媚压倒群芳的水仙、漫漫白雪中浓艳而又清冷的梅花,都因为绝美的风姿和迷人的芳香,被采折而凋陨。鸟儿扇起五彩羽毛和荡漾魂魄的歌声,夺去了自己海阔天空的自由;丛林中阔步的大象呀,因浑圆的长长的象牙,葬送了你的生命;还有冰海上被杀的海豚、白熊;山中失去的狮子、虎豹、野鹿、羚羊;云中被击落的天鹅……你们美丽、纯洁、珍贵,引来了死亡。

 

  我似乎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不把“善”添进“序”中,他割舍不掉被他抛弃的过去,但他又不能不说出超然于万物的苍穹,在他苦难和寻索之后,悄悄俯身他耳边秘授的天机,于是不在“序”中,只在第68页的题画诗中,轻描一笔。也许他希望人们大悟,或者是希望人们在不理解中忘却。

 

  临终“佛竹”保家人

 

  父亲常年在思想的竹林里漫步,把竹的各种心情、竹的各种形态,将竹的精魂摄取出来,挥洒成画,送给友人,或是自赏,有风竹、雨竹、石竹、斑竹……在最后的日子里,父亲让亲人们察觉不出,悄悄地安排着,最后画了五幅平生未画的“佛竹”,送给五个他想保佑的人。

 

  十几年前,父亲和母亲去昆明,进了一座名寺。母亲说:你的字很像这位妙虚法师的字,父亲看后果真像,然后细细地看了妙虚法师的“佛竹”。回京后的一日,父亲突有了灵感,伏案作了一幅“佛竹”,不觉满意,要揉了,母亲拦住,说她喜欢,就留下了。以后父亲再没有画过“佛竹”。这次回女过庄,母亲带了五幅画,其中的“佛竹”挂在餐厅。一天,父亲边吃饭,边细细地品味“佛竹”,似乎悟出了什么,说是有禅意,当晚,给丰南的李印启打电话,要上好的朱砂,要用朱砂画四尺整张宣纸的“佛竹”。

 

  父亲很少用朱砂画竹,这种颜料很贵,他想保佑谁或祝福时,才画一小幅,二十八年前,父亲大病后,人很虚弱,一位常在中南海走动的名医,用中药调理了一年多,很见效。父亲要感谢,送他一幅墨竹,名医说,那你就送我一幅用朱砂画的竹,并给了父亲一块朱砂墨,这墨出自皇宫,是皇帝御批时的专用墨。可见朱砂很讲究,能避邪镇宅,还是安神的良药。

 

  转天的上午,李应启送来了上好朱砂,父亲不能等待地铺纸作画。第一张“佛竹”送给了村里的韩进利,我们家和韩进利家有几代的交情。抗战时,敌人进村,喊叫着抓鲍子菁的子女。因为我的爷爷鲍子菁,是二十万冀东抗日大暴动中,许多起义领导人中的一个,他率八千子弟兵与日军作战,在还乡河西岸享有盛名。敌人要杀尽他的后代。韩进利的奶奶冒死将不到十岁的二姑裹卷进炕上的被垛里。父亲在最后日子里居住的“有竹人家”,也是父亲灵魂未来的寓所,就是韩进利一手操持的。一年多,他的头发就白了。我第一次目睹了“操心操白了发”这句话的整个过程。

 

  父亲画完第一张“佛竹”,问一旁的韩进利:“画得好吗?”“好。”进利说。父亲说:“好,就拿去吧。”进利不知所措,说:“大热天,别惦记着我。”父亲眯着笑眼说:“拿去吧,它会保佑你。”进利感谢着收卷起来。父亲又给他的大儿子我、二儿子二跳、远在美国的小儿子小跳,从小在他身旁长大的,他常说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的外甥女书林,各画了一幅。父亲只给世上留下了五幅朱砂的“佛竹”,留下了保佑,然后放心地去了。

 

  父亲走后,一天深夜,我久望“佛竹”,突然一惊,这“佛竹”竟是草书的“佛”字,颇有仙姿,竹似在云中,凌乱的叶子向四周展去,像是“邪恶”无法近身的佛光。我的耳旁总是反复着父亲作“佛竹”时说的“保佑”,这个词外国人说,知道上帝就知道保佑;中国人也说,知道佛,就知道保佑。我追忆当时父亲说保佑时的神情,那眯起的笑眼里,隐藏着淡淡的悲哀。因为有了不幸,才有了保佑。眼睛有了深情,自然会流泪的。我喜欢画得昂奋、狂放的竹,更喜欢他画得悲怆、苍凉、幽独韵味的竹,这样的竹情深。我曾问父亲为什么送人的都是些昂奋的竹,而悲怆的竹,大都自存,只是有人点了才送。父亲说,喜欢悲怆的人不多,不能强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