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是永远的,在一起才是永远的

标签:
l.沁日本地震观音山在一起 |
分类: 泛滥。影 |
http://s5/middle/5326ff65h9e55eac2c374&690
不巧,周五去影院看完四川地震背景的《观音山》,回到寝室后翻开电脑,充斥眼前的满是日本如《2012》般现实版的地震所带来的一系列震后惨象。
浪高船起,一步步淹没农田,切断桥梁,土地开裂,所有的避难方式都不及那未知的强度所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呈现在眼前的只有伤亡惨重的数字和一片狼藉的家园。
回想起512地震时候的情况,镜头穿插着是一张张面对自然灾害后的面容,那种心力交瘁的无助感,身在灾难外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用心与行动一起给他们以帮助,而这些力量也许并不能弥补他们内心当中对于失去的空缺。
二、
在《观音山》中的镜头里,看到了三个年轻人与一位中年女房东的生活,他们从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依偎,看起来顺其自然,却也流露出了孤寂与凄凉,而内心深处更向往在一起的快乐。
每一个个体都是有故事的主体,南风(范冰冰饰)的父亲酗酒,家暴;刘波(陈柏霖饰)与父亲的隔阂和误解;肥皂的父亲嗜好赌博;房东常月琴(张艾嘉饰)震后失去了丈夫与儿子。电影当中并没有过多的展示他们在地震中时的灾难,仅仅一些真实的震时景象带我们回顾了一年前人们面对地震时的惊慌失措。
三个年轻人偷偷的爬上火车头,在山间中穿行,嚎叫,他们在释放未知的心锁,不知道前途如何,不知道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路,跟随镜头的晃动,观者有时也会有种眩晕的感觉。他们停在了一个叫做“观音山”的车站,去到了观音庙。
常月琴在这一群年轻活力的感染下,她渐渐放下了心结,把儿子地震失事时的旧车改装;与三位年轻人放孔明灯祈福;在他们的带领下来到了观音庙,她做好了在这里对于自己做个终结。
三、
“什么是最好的未来?”——常月琴
“无生无死,就是最好的未来。”——观音庙师傅
“你还没有完全放下。”——观音庙师傅
“我不想放下,该做的事情我都做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修...”
“人不应该永远孤独的。”——常月琴
在一席对话后,常月琴知道世间事情完成了,唯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儿子,她觉得儿子在那个国度太孤独了,唯独就想与他在一起才是圆满的。
三位年轻人在火车上相互依偎的情境留在了电影故事的结尾。
四、
带着《观音山》这个结局的思绪,我看了很多关于日本地震后的评论,言辞激烈最严重的人是想让这个国家直接消失,也好对得起中国在战争时期受到的伤害。这种恨我完全能够理解,但突然间有种失落感,那种生命真正的逝去,就连爱和恨全都带了进去,我们有一天也会消逝,就连思绪都会一同带进棺材。
如果其中一方消失,那假想敌也都没了出路,连爱和恨的话都没处说,演绎出自己的独角戏,是不是会有种孤独感。正和负,友和敌,爱和怨始终都是一种相互依偎的关系。也许在一起共同的存在才是最好的状态。
在生命还在的时候,爱和善意的存在都是对自己内心的包容与解放。对于历史的那一篇章,我们可以暂且放下,在自然灾难面前我们都是同等的,没有人不愿意接受来自同类的祝福与善意的帮助。
如果您喜欢我的博客,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