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生活作文教学实践与研究》课题报告

(2010-07-04 19:30:02)
标签:

教育

作文

课型

课题

陶行知

分类: 教坛拾英

               广东省杨特工作室课题报告

关键词:作文;初中;生活;教学。

摘要: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动态分析来进行生活作文的实践与研究,并丰富生活作文的课程资源、作文教学的思维训练,以及学生作文讲评修改训练系列。

引言  教育的理想是体现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整体关怀,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体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我个人认为作文教学应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中考、高考写作内容在不断扩大,写作题材也从学校生活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写作形式也非常开放,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化。纵观几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生活化方向发展:关注他人、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将作文与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基于此提出该实验的研究。

一、本课题国内外同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作文教学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了不少探索,国外写作教学的应用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以“写作小组”的写作学习形式最为引人瞩目。而扎根于日本教育土壤中“原产”的“生活作文”的教学思想也表明:“重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群体的作用”,“使写作成为师生互动的生命过程”,是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日本语文教学界“生活作文”思想代表人物村山俊太郎提出了调查作文的概念:即作文不仅在于观察自然,还应以社会为对象。(《日本教育中的“生活作文”思想》方明生《外国教育资料》1996);美国的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要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一瞥》张良田),提出了学生习作要考虑读者、考虑对象的生活化要求。美国还兴起了一种新的写作实验方案“为学习而写作”,(《美国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些特点》张孔义)把写作作为其它课程的学习工具。

(二)国内研究现状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论。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用生活来教育,要为生活而教育。在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中,“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的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国内同类课题研究如:“初中写作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整体实验”;“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初中生专题提高写作素养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目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能力,作文综合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课题对中学生写作素养探索研究的深度、广度尽管不尽相同,却各具特色,无疑都是有益的尝试。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国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

二、问题的提出

(一)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新课程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编排单元,单元选文配合人文主题,侧重于阅读,以“综合性学习”带动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实现了写作教学的开放,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和语文活动范围,淡化了文体和语法知识。

2、作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是为难的事,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写作,结果是文体感不强,写出的是“四不像”作文。从学生心理、思维特点,写作基础、生活实际考虑,如果初中学生没打好写作的基础,创新作文当然也无从谈起。

3、新八股式作文泛滥。抄袭作文,改头换面的作文、注重语言形式的文化散文大为流行,华而不实的作文流行甚广,取而代之的是功利的准备作文与作文嫁接,作文教学被边缘化,导致教师的作文教学能力严重退化,学生的作文能力明显弱化。

4、由于教材编写的开放性,由于家庭社会生长环境,由于自主选择题材与文体,由于综合性学习因开展的实际难度而不能有效实施,由于缺少作文素材积累的指导与学生思想的锤炼,由于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随意性,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现实的审视、对生活的深切体验,对人的较全面、深刻的认识,抒写一己患得患失的文章,或是宣泄不健康的心绪,作文缺少思想深度与审美情趣。

5、就“学”的方面而言,多数学生缺乏作文的内驱力。他们惧怕作文,甚至厌烦作文。作文课上苦思冥想,拼凑字句,勉强成文。毫无兴趣激情可言。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就是不能为教育而教育,教育是能使学生合理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使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有内在的动力,有内在的动力,学生“自觉需求”的层次和质量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所谓作文技能也就自然地得以逐步的培养。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转变目前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当属重中之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本课题通过研究写作教学方面的价值和内涵,并充分借鉴国外母语写作教学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写作过程的动态分析,来进行生活作文的实践与研究。

2、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好地运用写作这一表达交流方式的课程资源,有效避免出现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无米为炊”的局面,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丰富的资源中获取相关作文内容和技巧。

3、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作文教学序列,便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作文教学,避免其随意性、盲目性和不完整性。

4、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作文评改体系,一方面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作文评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教师繁重却低效的批阅负担,有效提高评改质量,并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四、研究遵循的原则和意义

五、课题的理论依据:

七、研究的方法:

八、课题具体研究实施过程

十一、本课题拟解决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山与海
后一篇:修补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