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会喜
刘会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09
  • 关注人气:1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黎阳仓与双黄酒的传说

(2023-11-30 11:08:04)
标签:

杂谈

   

    因为大运河申遗,尘封千年的黎阳仓被勘探发掘,重见天日。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中央电视台对发掘现场进行了直播,还入选了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家学者对黎阳仓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研究,地方文化爱好者对与黎阳仓相关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一则黎阳仓与双黄酒的故事特别引人注目。

    隋炀帝时,黎阳仓调来一位监仓官,姓刘,原本是朝中户部侍郎,因受一个案件牵连,被贬到黎阳。

    黎阳仓是隋文帝开皇三年设置的国家粮仓,存储大量涉及国计民生的粮食。黎阳仓东临黄河,担负向京师长安转运的重要功能;西临大运河,肩负北方边境军队用粮供给的重要职责。要说做这样的粮仓的主管也是个重要岗位,但刘侍郎毕竟是风华正茂、前途无量的京官,被外放到黎阳仓,还降级使用,心理落差实在太大了。

    刘侍郎仕途失意,整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刘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百计无施。这天安排下人打了壶酒,安排张大厨做了两个可口小菜,为让刘侍郎开心。刘侍郎端起酒杯尝了一口,啪的一声把酒杯摔了个粉碎。怒道:什么破酒,难以下咽。这话正好被送菜进来的张大厨听到。张大厨早年在南方跟师傅酿酒,学得秘方绝技,回来无用武之地,才做了厨师。听到这话,觉得机会来了,一来可以施展绝技,还能巴结上司。遂进言说:现如今市面上没有好酒,咱粮仓内有粮食,不如自己酿造。刘侍郎呵斥道:仓粮虽多,皆为官粮,岂可擅用!张大厨说:刘大人息怒,这么多大粮仓,扫扫仓,酒满缸。刘侍郎见这样说,不再发怒,问道:你会酿酒?张大厨回话:曾跟师傅学得秘方。刘侍郎说:你且试试,不可声张。

    一个月过后,酒酿造好了,张大厨将酒坛放到餐桌,请刘侍郎品尝。刘侍郎先抿一小口,又抿一口,一言不发。张大厨惴惴不安,生怕刘侍郎不满意。只见刘侍郎猛饮一口,手持酒杯说:“好酒!好酒!口感醇厚绵甜,色泽晶莹剔透,堪称酒中精品。”从此刘侍郎命令张大厨酿酒,日日饮用,也不再过问酿酒粮米何处而来。

    大业十三年,徐世绩率领瓦岗军攻占了黎阳仓,发现仓中酿酒极好,仍请张大厨酿造,供军中首领宴饮。徐世绩父亲徐盖移居黎阳,徐世绩知道此酒活血祛寒,通经活络,每月送父亲一坛,供佐餐饮用。次年瓦岗军兵败,徐世绩投靠唐高祖李渊,被赐姓李,仍驻守黎阳。时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暂居黎阳。一天,徐盖夫人去看望同安公主,赶上同安公主例假,肚疼不止。徐夫人说:我有一方,公主不妨试试。命下人送来一坛黄酒,劝同安公主饭前饮用一杯。同安公主依法而用,果真奇效,第二天就不肚疼了。李世绩得知同安公主饮用黄酒,亦派属下按时供给。

    唐麟德元年,西台侍郎上官仪等阴谋废黜皇后武则天,事泄被杀,太子李忠被废赐死。此后高宗视朝,武后垂帘于后。皇帝高宗李治为天皇,皇后武则天称天后,史称“二圣”。武则天权欲太重,意图皇位,虽垂帘于后,却大小事情多有武则天决断。李世绩见这态势无可挽回,于是顺水推舟,见机行事。一天武则天私下问李世绩:老爱卿,听说黎阳黄酒很好,你在黎阳多年,可知此酒?李世绩自知用国仓官粮酿酒,不合法度,归唐之后,一直隐瞒不说。见武则天发问,想必是同安公主说出,知道隐瞒不住,只好回说:确有此酒。大唐兴国后,法度健全,哪里还敢用黎阳仓官粮造酒,于是通报黎阳县,着其进献。黎阳县令不敢怠慢,多方寻找张大厨,发现张大厨已经去世。得知张大厨把酿酒秘方传授其儿子张小厨,如获至宝,赶紧请张小厨酿酒。好在黎阳火龙岗盛产上好小米、黍米,原料充足,不出一月,酿酒百坛,贴上“黎阳贡酒”标签,送至长安。一日上朝,李世绩进酒于廷。武则天命开坛品尝。酒坛打开,芳香四溢,再看色泽,金黄透亮。武则天说:果然好酒,名不虚传,只是名字太俗套了。李世绩上前说:该酒为小米和黍米所酿,此二米均为黄色,称双黄酒何如?双黄谐音双皇,意思武则天也是皇帝。武则天听言,满心欢喜,问两班廷臣:众爱卿意下如何?文武大臣明白武则天和李世绩用意,齐声答道:双黄名好。从此黎阳黄酒命名双黄酒。据说现在的双黄米酒、双头黄酒都是沿用双黄酒秘方酿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王越文集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