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的古今说法
(2022-04-08 10:34:40)
标签:
杂谈 |
阿房宫始建于始皇帝35年,也就是(前212年)。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万里长城/秦皇陵/秦直道以及阿房宫遗址,这是我民族的四项伟大工程。
筹建阿房宫,这是始皇帝一统六国之后的事。经过九年时间的考虑和准备,那一年秦始皇终于要将他的设想付诸于行动了。建造阿房宫,这显然是帝都的规划。秦始皇的思路和理念,主要是从"咸阳帝都已经不够用"这个角度考虑的。它的原因在于:一.咸阳的人口容量已至饱和状态!二.渭北地区受泾水与渭水限制,咸阳迅速猛增的人口初见祸患。出于这二种客观的因素,始皇帝才敢投入70万的人力倾心对阿房宫的建设。
阿房宫,位于陕西西安--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王寺街道。其中的格局,它有2.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这个核心区域,现在已被国家列为"考古遗址公园"。
对于阿房宫的神密,历来都沒有被人剥开层面上的迷彩。尤其是对它的内核本原,人们倒是从主观意识里希望能维护它的原生态衍存格局。
但是,历朝历代都没能如愿。根据历史的客观沿袭,多数学者和专家都认为这个"厐大的工程"沒能完成。
秦始皇37年,他在东巡途中驾崩。由于事发突然,让人预料不及。所以,要建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始皇陵园无疑就成了朝廷的头等大事而刻不容缓。何况,又是7月的天气不可停尸太久!故此,秦陵的工程迫在眉睫必需先行。特别是开山掘地的浩大劳作,没有人力的投入是万万成事不了的。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九月入葬骊山。从他暴毙到入葬仅隔二个月的时间,秦二世胡亥想必是从现成的阿房宫工地里抽调了大批的劳力赶赴到那里。由此一来,阿房宫的劳力运作就自然受到了影响。史料说它"停工几月",这也是可以解释得通的。
秦皇陵峻工后,这群原班的苦力显然又被胡亥驱赶去造阿房宫。故此,才有我们现在可看到的阿房宫遗址里所发现的种种迹象。不过,专家最终确定"阿房宫沒有建成"!
至于阿房宫为何成了古今中外的最大"烂尾工程"?其主要原因,还得用历史的客观演义去作详情的分析。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为什么要重新启动建造阿房宫的机制?是不是秦二世胡亥不想让后人评说始皇"好大喜功"和"举世太过"?可惜,秦二世在即位的第二年国内的政局已经出现了"摇摇欲坠"的危机。一方面是陈胜和吴广的起事加剧了秦王朝政权的倾覆机率,另一方面是烽火连绵的摧残又更加激发了刘邦和项羽直驱关中的进程。其次,还是秦王朝超越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而坚持追求"宫廷大"."造势美"和"辽幅广"的错误理念。因为它集聚起了全国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使这种"外扩"的价值观脱离了实际的国家载荷能力。
当年,面临如此严重的国内形势,围绕是否还要重启建修阿房宫一事,是有人向胡亥提示过忠告。但是,令利智昏的胡亥却一意孤行。他不但执意要将阿房宫继而建之,而且还处死了向他提过忠告的冯去疾.李斯和冯劫三个朝廷重臣。胡亥执政三年,朝廷里的赵高作乱。他劫持了胡亥,并且逼其自杀。胡亥死后,阿房宫的修建工程也就全面停工。一直待到秦王朝彻底覆灭之前,阿房宫也不曾记有复工续建的迹象。
历史进入隋未唐初时期,人们才见到一本有关阿房宫的记事资料。资料告白天下:阿房宫,离长安具西。西.北.东三面垒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高八尺,上阔四尺五,下阔一丈五。根据现代考古发现,专家们初步认定阿房宫遗址的实考面积达六十万平方米。仅仅量测它的前殿,占地面积就多达八百亩。800亩面积是什么概念?800亩面积就是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连片面积!在如此之大的一个面积里,考古工作者反复找寻传说中"项羽火烧阿房宫"的真凭实据。但是,在前殿的夯土台基下也没能找到经火锻烧过的焦土红泥。历史沒有假设!如果只凭<阿房宫赋>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想象说词去作定格阿房宫的最后命运,那未免缺乏一定的根据。<史记>作为正史流传于世,它也沒有录记"项羽引兵火烧阿房宫"的明言载册。恰恰相印,<史记>倒明文有载,云:"居数日,项羽引兵西途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经过考古专家对咸阳宫殿的发掘,在那里倒有大量的木灰红泥残留痕迹被掘出而见了天日。这就说明,<史记>的论述符合历史真相。项羽的确焚烧了咸阳宫群,阿房宫遭他焚烧之说纯属历史谬误!
历史上的咸阳西南的秦咸阳宫,史上确有实存。这组厐大的建筑群,是秦始皇当年仿造六国宫殿所造。<史记>说它"火三月不灭",可见此组宫殿群体的规模不可思议!<史记>是秦朝覆灭100年后才面世,司马迁说事载册应该是可信的。但<阿房宫赋>,它又是唐朝大诗人杜牧所作。将<阿房宫赋>当作文学作品来品读和欣赏,我们也应该允许诗人有充分的浪漫去填充想象。可是,糟糕的却是后来的人们把诗人填充的想象误解为史实。可见,项羽不是被活活地冤枉了二千多年吗?
<属本人的观点,不于強加。>
前一篇:"红颜"与"祸水"的来龙去脉
后一篇:一直就想毒死我们的日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