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四俪六
(2023-06-26 00:00:31)分类: 文学评论 |
文//唐加成
写篇骈赋很难很难,要有散文的架构,要有诗词的韵味,更要有骈文的骈四俪六句型。笔者逐字解释如下。
(1)一个字。有人认为在句头加一个“夫”字,或在句中带一个“兮”字就是赋了,这是一个误区。
如,汉代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如,楚汉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2)二字句。如,嗟乎,呜呼等语气词,同样有人以为使用这些词就是赋了,也是认知的误区。
(3)三字句。如,噫吁嚱,等,又如八公山,焦岗湖等,语言的节奏感不强,很少使用。只在遇到三个字的词语,避不开而用之。或者在调节节奏时使用。
(4)四字句。多组成骈四句型。不宜写成1--3句式,也不宜写成3--1句式。常用2--2句式。四句为一个小节。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八句。不对偶的句子不宜使用,如司马相如《凤求凰》,“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必须对偶:如,淮日炎炎,淮水汤汤。如花笑靥,如火肝肠。
可以扇面:如,州来故土,情深难忘。寿阳古城,诗意飞扬。
使用排比:如,清清淝水,层层麦浪。悠悠杨柳,郁郁稻香。
(5)五字句。无论写诗填词,凡五字句都是2--3句式。写作骈赋之五字句,也应当是2--3句式。万不可写成3--2句式。
(6)六字句。使用典型的俪六句式型。不能写成2--2--2句式,虽然在填词的句子中曾大量使用2--2--2句式,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以及“七八个星天外,二三点雨山前。”等。但赋句慎用,更不能写成3--3句式。俪六句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这是骈赋句型中的核心句型,但是没有押韵,只能是骈文,又叫骈体散文,不是骈赋。
一句赋句六个字,第一个字应该用动词,增加赋句的力度。第四个字必须是转折词,强化赋句的节奏感。转折词一般用虚词,可以使之、而、以、于、余、其、又、吾、似、将,等等,也可以是一些动态感不强烈的动词。
切记必须是对偶句。一篇骈赋全篇都是对偶句。
切记必须每二句押一次韵。现代人写骈赋,古韵,新韵,平韵,仄韵等都可以混合使用,但是一定要押韵。
如,如笔者的《五彩淮南赋》,“今日之淮南早非昔比,建高楼而林立,修公路之纵横,观花红于柳绿,赞生机以盎然”。
(7)七字句。我们在写赋之前一定都写过很多七言诗,无论诗词的七言句,用的都是4--3句式,决不允许写成3--4句式。但是在骈文中遇到的七字句,却最好写成3--4句式,为的就是增加骈文的节奏感。
如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如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如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笔者的《焦岗湖之夏赋》,“几多笑声兮,惊飞了几只野雁,几多凉风兮,吹起了几圈清涟”。
(8)扇面对偶句。可以使赋文增加变化,阅读时更加上口,更加容易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如:《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这是四六扇面对,缺点是没有押韵。
如:《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这是六四扇面对,缺点是没有押韵。
如:笔者《焦岗湖之夏赋》,“绿叶隐隐,碧湖涟涟,观鸳鸯以戏水兮,采并蒂于心莲。黄鹂喳喳,紫燕喃喃。含情意于心中兮,说悄话于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