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韵古韵哪个好

(2018-08-18 07:54:42)
分类: 文学评论
新韵古韵哪个好

作者:淮南唐加成

新韵古韵哪个好


       诗友们学习写诗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该用什么韵?用古韵还是用新韵。
      写诗就要有韵,从诗经三百篇开始,到以后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直到元曲等作品的韵字,都是在不断地学习、继承前人的知识,又在不断地发展和前进着。直到平水韵的出现,才使诗韵更加规范和科学。
       现在业余诗词爱好者比较熟悉就是《平水韵》,还有各种新韵。
由于我们在幼小时就开始学习唐诗,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了唐诗的语言习惯、语法特点和部分字的发音。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这种潜移默化,使一部分初学写诗的朋友,觉得使用古韵反而比是用新韵更为自然。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因素。使用古韵可以使人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感到自己写的诗更加靠近古人的作品,在行为科学上叫做自我实现的需要。
      按说,社会发展到今天,应当是到了发展新韵的时候了,像“五、四”时期提倡白话文抑制文言文一样。
      但是,一部韵书是要有政府通过行政立法颁布的。不是哪一个人,不是哪一个部门,更不是哪一个社会团体就可以做到的。

      《佩文诗韵》是由清朝政府颁布的钦定韵谱。

      《中华新韵》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中华民国政府颁行的一部新韵韵书。
      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于1940年7月26日召集全体委员会议,议决推定黎锦熙、卢前、魏建功三委员按照国音符号,编订《中华新韵》,分为十八个韵部,各别四声。斟酌古今,权衡文质,经过逐韵审查,认为适当。由教育部长陈立夫呈请行政院转呈国民政府命令颁行。1941年10月10日,一部钦定韵书就是这样很盛重地产生了。

      《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也走过了一个复杂的立法程序。
      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至1957制定。
      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1958年11月2日批准。
      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六十次会议,于1967年11月1日通过。

      《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是2005年5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制定的。听说现在要废止了。那么,可惜了这十几年来,无数作者辛勤创作的千万计新韵作品,是否都算“出韵”了。如果这样的话,作者的损失可大了去了。
      用新韵写作,有个麻烦,就是作品必须注明“新韵”二字。有极个别的人却不愿这样做,使用新韵,却不愿注明“新韵”二字,颇有冒充古韵之嫌。
      当然,我们淮南的诗词学会,也有不少用新韵写作的真正文化人,他们的作品有很高的意境,严谨的文风,他们表现了高尚的人品,他们规范的写作。如某些老师用新韵创作了的大量的作品,每次发表时都注明“新韵”或“通韵”的字样。他们是我们淮南诗坛诗友们的楷模。

      《中华通韵》,在2018年,听说中华诗词学会又推出了一个新韵谱,不知道是否走了法律程序。万一哪一天中华诗词学会再研究出一个什么韵,再把“通韵”又废止了,啧啧,岂不是又给广大“通韵”作者带来了麻烦。

       新韵和古韵各有千秋,本来就没有任何优劣之分,使用者完全是一种个人写作习惯。用不着去抬高一个,贬低一个。更不需要刻意夸大宣传所谓的个人观点。
       初学者一开始用古韵,以后自然就习惯了古韵写作。
       初学者一开始用新韵,以后自然就习惯了新韵写作。
       中小学生们偶一玩之,用用新华字典就可以了。
      从理论上来说,新韵在语音上更接近现代汉语。使用新韵无疑是一种进步。可是由于诗坛是整个社会的,不是哪一个部门的,更不是哪一个社团组织的。无数个各种名称的新韵,在韵部的划分上存在差异,所以在使用时就不能做到统一。笔者想,现在国家一直贯彻奉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允许各种学术流派共存,在实践中推陈出新,优胜劣汰加以取舍。但是,那要由中央政府的权威机构来决定,最后人大立法通过。我们今天的政府,当然也可以像当年颁布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一样,制定一个新的韵书,就算是钦定韵书吧,以改变现代新韵使用的混乱现象。
      笔者在写作中感觉到,写古体诗词,现在最好用古韵。特别是语文教师自己在创作古典诗词时应该使用古韵。因为当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解古诗词时,用现代读音是讲不清楚古代经典诗词格律的,
例: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苏轼《望湖楼晚景》
   “横风吹雨入楼斜”的“斜”字,古音念xiá,押麻韵。
   “电光时掣紫金蛇”的“蛇”字,古音念shá,押麻韵。
例:
      醉后未能别,待醒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唐.岑参《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诗中的第二句“待醒方送君”的“醒”字,本句格律要求为“平平仄仄平”,应当用平声字,唐代语言习惯,“醒”用于睡觉醒了,一定读仄声。“醒”是用于喝醉酒后,酒醒了的醒,既可以读平声,又可以读仄声。只有这样按古音,才能讲解得通这首诗。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应当说,写作格律诗要比写现代诗歌麻烦的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写诗词曲赋呢?因为那是国粹。
      应当说,使用古韵要比使用新韵麻烦的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是用古韵呢?因为那是国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