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老翁学婉约
文//唐加成
那年春天,老年大学开学了,诗友们交来了一大批寒假作业,十分欣慰。夜间在灯光下赏读这些诗词,望着半桌子浸透了诗友们心血和汗水的作品,不由得心绪涌动,颇有感慨。一学期以来,大家都很努力,也都很累,自然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无论如何这些程度不同的婉约词作品,都是词友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换来的累累硕果。
婉约词是词类的正宗,她以极其浓郁的感情,极其华美的文辞,极其工整的格律,造就了极其完美的艺术形象。应当说创作婉约词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词作者们为此作出更大的努力。
八十多高龄的黄利民老先生,就是最勤奋的诗友之一。他认真学习形象思维的方法,克服了修辞造句上的种种困难,终于学会了运用形象思维创作诗词的三个步骤,成功地掌握了采集物象,形成意象,塑造艺术形象的一整个系列过程。以黄老先生的《虞美人•圆梦》为例,我们来共同欣赏一这首表达相思题材的婉约词。
虞美人•圆梦(黄利民)
寒窗微亮天将晓,好梦还萦绕。枯藤荒冢又相逢,细语如常低诉亦情浓。 寒风吹月惊孤树,卷碎花间露。问君怎样解心愁,欲盼婵娟归梦梦长留。
《虞美人•圆梦》是一篇生动的婉约词作品,其特点是十分形象的刻画了一个“情”字。作者在爱情、亲情、友情中重笔浓彩地描写了亲情,该作品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围绕着亲情展开,情景交融,使读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作品在谋篇时,选择了大量与亲情有关的景物的描写,借以突出对词中亲人的思念,为深化亲情的做好铺垫,由此达到因景言情和触景生情的文学效果。
作者在语言组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掌握了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婉约词创作的三个步骤,成功地进行了采集物象,形成意象,塑造艺术形象的一整个系列过程。
首先,作者采集了很多真实而且又和描写对象有着密切联系的物象,如:寒窗、枯藤、荒冢、寒风、碎月、星、林、花、露等,所选择的这些物象显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些物象很容易地融进了作者对描写对象的情怀。 第二步,再使用联想和想象的修辞方法,运用一些相关联的动词或形容词把这些物象联系起来就形成了意象,如:“好梦还萦绕”、“卷碎花间露”等,给作品带来了深度,带来了美感,也带来了对亲情表现。第三步是抒情,意象加抒情必然形成艺术形象。这篇作品是结句抒情,采用问答的句式,表达了作者的思念之情。“问君怎样解心愁,欲盼婵娟归梦梦长留”,句子很美,是难得的佳句。含蓄而又深刻的表现了作者对词中人思念,最终情深意切地塑造了一个的作品的艺术形象。
这学期大多数诗友的作业都是写的婉约词,所有的作品都很成功。田区诗词班当年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先生还有:
王惠银老先生的《蝶恋花·山村》
曲径清幽沟壑绕,踏跨秧苗,走进乡间道。喜看村庄新面貌,田中汗水丰收到。男壮女忙插水稻,科教兴农,高产生财宝。家电手机真不少,农民圆梦欢声笑。
陈开廉老先生的《阮郎归·秋游卧龙山》
山披红绿伴青黄,金风阵阵凉。卧龙山上好风光,秋花野径香。鱼跃水,鸟梳妆,天高瑞气扬。风飘银发上山岗,欢歌笑夕阳。
杜凤学老先生的《虞美人·舜耕雪》
昨天初雪莹花碎。雪中还存水。走行路滑杖支撑。没有多人到那舜耕亭。花儿现在不在树。游客去何处?屋中窗前看流云。唧唧喳喳相聚感情亲。
徐祖逖老先生的《虞美人·窑山美》
柔风旭日窑山翠,美景人神醉。观音云雾梵歌扬,惟颂四军英烈睡安祥。 丰碑挺立金光耀,银杏松菊傲。问君诚赤是何为?甘护英灵宏願永芳菲。
当然,还有一些六十来岁的女诗友的婉约词作品更加出色。如,
李瑶老师,尹本菊老师,陈永美老师,左利萍老师,吴家银老师,等等,她们的婉约词作品更加委婉,更加水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