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2024-01-12 12:00:14)
标签:

教育

文化


/范有富

孟子提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论述后,在文学界争论了两千多年,关键是如何解释‘无后’两个字,根据孟子的原文,无后指的是,子女没有尽到尊重父母意见的义务。这种解释被许多文学家视为经典。后来在多个朝代,由于战乱、疾病流行、饥荒等灾害,,导致人口数量大大减少,朝廷为了鼓励生育,将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为,子女最大的不孝是不建立家庭,不生育子女,导致断子绝孙的行为。

      本人认为,文学家们根据孟子原文的只言片语的解释有失偏颇,古文由于文字精炼,往往导致歧义的产生,一个字或一句话有多重意义的解释,有的一句话有双关意义的解释。孟子的无后就应该是双关意义的解释才对。由于孟子是孔子的追随者,对孔子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完整的解释。孟子认为,子女不尊重父母、不赡养父母、不建立家庭导致断子绝孙都是不孝的行为。至于不孝中什么为大呢?我认为应该是断子绝孙为最大的不孝。因为孟子的原文是先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面才举舜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并不能完全解释前面这句话的立论。而只说明了立论中的部分内容。孟子认为,前面已经明确了无后为大的论述了,例子就不能再提断子绝孙这个十分沉重的问题了。因此,要读懂古文,必须要看时代背景,必须要看作者的总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多个朝代都将孟子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解释为,不生育子女,导致断子绝孙为最大的不孝的原因。

就中国现阶段来说,独生子女成为了生育年龄的主力军,由于从小当小皇帝搞贯了,喜欢独来独往,不受约束,许多人不想结婚,结婚了,又不想生育,生育了一胎,就不想生育二胎,从而导致2022年,全国减少人口80万,2023年减少100万人。人口递减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许多家庭真的将断子绝孙。这不仅是一个家庭而已,而且整个社会应该警惕起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重视。

一、必须赓续中华文明的精髓,续写孔孟之道,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文化中挖掘道德育人的伟大理念。只有改变了思想观念,人们才有建立和谐家庭的思想动力。和谐家庭的标志是人丁兴旺,生产人和培育优质的人,是家庭的核心要义。

二、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配套。国家要鼓励生育,国家应承担培养子女绝大部分费用,减轻多子女家庭的经济负担。特别要将课外学习辅导的培训机构纳入国家的统筹范围,让孩子们享受同等的教育水平,让绝大多数孩子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要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要关心、关注培养下一代的重要性,要使绝大多数家庭后继有人,要使社会后继有人,要使国家后继有人。

2024.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