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2013-05-30 22:40:41)

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课题名称

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

负责人

孙熠

所在单位

西安市第七十二中学

结题报告

关键词

古诗词赏,组织环节,丰富形式,评价、教师成长

结题

报告

摘要

    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中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提高为宗旨,以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切实解决师生在赏析古诗词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堪称“国粹”,它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所以古典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初中阶段的各种测试甚至是中考中,也都将古典诗词的背诵默写等作为考查的重点,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那么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如何呢?作为一线多年的语文教师,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如人意的问题。

1、忽视古诗词教学的规律,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的情况普遍。

2、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记不熟,记混,错别字现象严重。

3、古诗词作者介绍停留于简单的知识积累。如作者的字号称谓等,而对作者的写作背景及作者本身的经历创作风格等相关情况涉之甚少。

4、对古诗词只是简单的翻译,字面上的理解,不关注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学古诗词的热情不高,兴趣不浓。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标相关要求: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
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有关诗词赏析的考查内容一般注意这样几个方面:划分诗句节奏、分析诗歌内容、诗词语言的理解、艺术特色赏析、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比较诗词()的异同。命题的文本偏重于古诗词曲,但现代诗歌的考查也不容忽视。

2 诗歌被称为文学之上乘,其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深邃。高考中考查“诗歌鉴赏”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a、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各种知识以及日后深造的基础。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经常鉴赏好诗无疑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b、语言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与过去的客观题相比,这种主观题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c、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诗歌鉴赏试题要求考生灵活运用有关诗歌的知识,对所给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的特色进行正确判断和合理的评析,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d、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要鉴赏诗,首先要细心地、反复地、由浅入深地读诗,用心体味诗歌深邃美妙的意境,还要分析诗歌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涵义。在认真阅读鉴赏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e、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而多读诗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读诗使人明理”,诗歌鉴赏对于学生品格的培养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七年级七年级学生

2、研究内容:

a对我所研究的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困惑。

b征求了学生的一些建议,以改进我们在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

c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有段诗词教学方面的论文,课堂实录等进行充电学习。

d、在初一,年级组织了诗歌朗诵会,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e、展开背诵比赛,评选背诵的最快最好的小组和个人。

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4研究过程:

1)、研究准备阶段(20129月)

A、制定各方面材料组织时间表

B、由组长和杨洁老师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困惑。

C、组员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研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2)、研究实施阶段(201210月—20134月)

A、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古诗词教学”相关内容,明确要求,强化思想认识、理论认识。

B、组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歌小报展,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在活动中对部分参赛选手进行诵读辅导,大大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

C开展诗词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的兴趣。在活动中对部分参赛选手进行诵读辅导,大大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

D、以访谈的形式与学生沟通在学习古诗文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进行汇总。

3)、研究总结阶段(20135月)

1、系统整理调查研究资料

2、以座谈的形式交流阶段研究成果

3、撰写结题报告

4、按课题验收要求写出自检报告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开始以新的理念思考并实践着古诗词教学中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学校硬件不行,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能利用、图像、音乐为古诗词教学创设情境,有时候自己带上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给学生放一些诗词的赏析片段来优化古诗词教学过程,效果不能说很好,但是也有一定的成效。

2、我们的学生基础非常差,一个班不到四十个学生,语文最多只有一半人及格,开始的课堂教学很困难,有些学生根本对诗词没有反应,初一自习课很多,我让学生大量背诗词,差的学生就盯着他背,背完了一边检查一边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积累了不少的诗词名句,然后再开展各种活动,发一些奖品,鼓励学生。

3、开展了古诗词诵读比赛和古诗词接龙比赛,让学生亲近古诗词,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本着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保护学生积累古诗文的热情与兴趣。

4、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通过学习理论、通过课例研究、通过实践和反思,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通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初一教材中选用的古诗词很少,尤其第二学期,只有课外背诵的十首,学生在课堂中鉴赏古诗词的机会少 ,教师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指导的机会也少。

2.由于课堂赏析次数有限,学生基础差,不能完全掌握教师归纳的古诗词鉴赏方法,简单一些的还能够理解,稍难一些的就束手无策了。

3.受教学时间限制,教材中涉及到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只能安排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没有时间进行鉴赏。

4.初一的大型考试中还很少有诗歌赏析的题型。

5.学生课业多,能背诵的诗词数量还是有限,尤其初一学生,对诗词缺乏整体认识,没有系统性认识。

虽然课题研究告一段落,但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和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辟新途径,寻求多样化的研究手段,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古诗词赏析》

3、 《中考考试说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