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26日上午,到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位于福建永定县湖雷镇的刘老根招宝农庄。
这个偏远乡镇的生态农庄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来自普通话中略带福建口音的服务员沈小姐。
进门便热情的给我倒茶让座,话语中看出她是很有些见识的人。当得知我来自北京而非北京本地人,竟说出了和我在北京呆了八年,对“北京人本地人”一模一样的看法:
“一直呆在在皇城脚下的这些老北京人,都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坚定的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中的“优秀人种”。
原来沈小姐曾几次为农庄去北京参加过农业展览,接触过一些北京人。

我问沈小姐:过大年了,农庄都要放假了,我是否来的不是时候呢?
沈小姐说:一些外地的员工都回去了,本地的员工这两天也要放假,不过每天都有值班的,肯定会有人带你了解和参观农庄的。
聊了一会,我想先住下来,于是便有服务员带我走过一条弯弯的水泥路,进了一排非常精致的木头房子,是农庄的服务大堂和餐厅。
大堂小姐告诉我普通客房春节期间已停止住宿,158元帮我开了间相对经济的套间,这时节北京闹市区的连锁酒店也就是这个价格,我心想这偏远农庄房价倒也不便宜。
办完住宿拧着箱子跟着服务员沿着细长的小道,穿过一片掉光了叶子的果树林,来到了一栋小巧精致的木头别墅前,窗前有一把别致的木制吊椅,门牌上写着“卧虎”。
见服务员拿起钥匙开门我才问:我是住在这儿吗?
服务员说:是啊!

推门进来,见小小的客厅摆了张红木桌子,四个古色的竹椅子,木制的墙面刷成深咖啡色,左侧是卫生间,最里面是卧室,一切紧然有序,少了大宾馆的奢华气派,却多了一份田园乡村的淡雅风情。
服务员一走,我便兴奋的扔下背包走出房间,一屁股坐到屋前的吊椅上,闭上眼遐想连篇,觉得自己就是童话中森林里小木屋的主人啊,还有7个小矮人……
后来听说这间“卧虎”是所有木屋中风水最好的了,原因是前年有位副厅长到这儿来住了两夜,回去不久就升官了,又有……,虽说是笑话,但过年了沾点喜气也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歇息一会便去了餐厅,要了一荤一素一汤。听说农庄的肉都是野味,蔬菜没用过农药。说实话野味我还真没吃出个好来,可能是农庄的大厨师都回家过年了,没人能做出好味道,不过蔬菜确实清新爽口,也不知道是不是没有撒农药的缘故。
接下来一天半的时间,通过农庄技术人员的耐心讲解,对农业一窍不通的我总算大致明白了这个生态农庄的生态流程:
农庄养了山鸡、野猪、兔子、白鹭鸭等动物,动物的粪便通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热量给初生的小鸡小鸭取暖,沼渣通过管道流到田里肥田,长期使用有机肥不仅让农作物味道鲜美无公害,还能有效改善土质,使容易结块的黄土慢慢变得疏松起来。整个农庄取的是地下水,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比自来水要好。
农庄里种植了多种时令蔬菜、食用仙人掌、板栗树、还有给动物吃的黑莓草、黄竹草。在农庄走动时我一直关注到一团团种在陡坡上毛竹,高高的,漂亮挺拔。问起,说是国家有规定,在30度以上的陡坡上不允许种菜,所以就种了这些毛竹,每年除了吃得上新鲜的竹笋,竹子还能卖钱,也可以编制一些农具和做架子用。
我注意到菜地里每隔两米左右就有一颗桂花树,说是桂花树在小苗的时候是一元钱一株买回来的,属于四季常青的树木,种在菜地里涨到4、5年时每株可以卖到300元左右,并且桂花树的根部小,不会影响到蔬菜的根部,枝叶也不是很茂盛,不会挡住底下菜地的阳光,农庄里还有一些套种的蔬菜。

接下来参观了养野山鸡的栏舍。
这儿正在做隔一段就要做一次的清栏消毒工作。
山鸡每年要打好几次疫苗,从小鸡长到3斤左右可以上市,要用4个月的时间,每天吃60G食料,四个月的食料成本在10元左右,这样算起来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并且有些毛色漂亮鸡做成标本后,更会身价百倍。

又去了野猪住的地方。
这些印象中凶猛的动物被圈养后居然也和家猪们一样温顺,只是嘴巴和毛发都更长一些而已。这时,我见到一头野猪把嘴凑到一个水龙头似的喷嘴上津津有味的吸水喝,不禁感慨这猪也喝上自动饮水机了。
原来,现在给动物喝水都用这样的几块钱一个喷嘴了,既方便又卫生,只要动物把嘴凑上去水就自动的冒出来。
听农庄的技术员讲到:
这样大面积的植物种植可以吸收动物释放出来的味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改善人和动物的生长环境。这一天半的“课”真是受益匪浅啊!
人们常说因祸得福,在我这儿是验证了。
按说我大过年的来农庄,应该是看不到什么了,可正是因为人少,留守的几个技术也都不忙了,便都成了我的讲解员。
到腊月27日连厨师也放假回去了,我便和他们一起吃工作餐,俨然成了农庄的工作人员,可以随便进出,和农庄的人也都成了朋友。
来慰问工作的农庄总经理见到我,邀请我跟他们的员工们一起过年,我欣然接受。
看得出大家虽不解我这个不速之客的行为,但对我都非常的友好也很好客。
腊月27日晚,几个和我刚刚混熟的员工也放假回家了,心里还是有些闷闷不乐,想散散心,便独自下山去了镇上。
湖雷镇虽说街道宽阔,交通便利,但毕竟是个乡镇,马路两边到处是飞舞的垃圾,街面上的店铺也都是那种“家店不分”的状况,绝大部分都是凌乱不堪的。
特别是饭店,全都是一个肮脏的大灶台占掉了大半个门面,随后摆上一圈小炉子、碗柜等等杂物,伸长脖子看好半天才隐约能看到靠墙有一两张吃饭的小长桌子,怎么看,也不像是欢迎客人进门吃饭的感觉。
走完了一条街,也没见有一家想进去的,又折回来,挑了一家看起来干净一些的走进去,一位中年妇女迎了出来问我吃什么,我问:“有什么吃?”他指了指堆在那儿的一些白菜、萝卜、豆角,又打开冰箱让我看了看里面的肉食。
我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想到这儿可能是没有菜谱的,于是挑了一条小鲤鱼,要了个柯南豆。
看到炒菜的小伙子麻利的拿了鱼切好下锅,不一会上来,尝尝味道还真不赖。
吃完饭结了帐,走时我告诉小伙子说:你做的菜挺好吃的!
见他开心的笑了笑,我也开心的笑了笑,心情好多了,想想有时让别人开心了,原来自己也能跟着开心的!
往回走时,天已大黑,沿着两旁魅影婆娑的山路走回农庄,和我的新朋友们打过招呼便回到了温馨的小木屋。
悠闲的坐在木屋前的吊椅上,呼吸着园子里的新鲜空气。
一排排光秃秃的果树在夜色中静静地陪伴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