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蝶变,龙舟起航】
屈原投江说
先要看看“汩”字与“汨”字的差别,宽日为:汩
[gǔ],水流的样子:~流(急流)。窄日为:汨,[mì] , 水名,~罗江。汨罗江在洞庭湖东侧,属洞庭湖水系。岳阳老百姓传说:公元前278年,秦将攻破楚都郢后,屈原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至长沙,又折回洞庭。
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汨罗江边的百姓纷纷划着各自的船只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这位爱国诗人。
屈原被投江说
从司马迁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忧愤而投汨罗江自沉的动人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而其中唯一的证据,就是诗人那首被放逐以后所写的《怀沙》。诗中称,自杀的方式已然确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跃。对此,早在30年代胡适先生就曾提出质疑,认为《怀沙》一诗中的许多话语并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后人根据他自杀的传说而炮制的一篇伪作。
目前,在海内外的学者和历史学家当中,“屈原死于谋杀”的说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许多人有谋杀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敌令尹子兰、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贬放,为什么要谋杀他。有人大胆猜测:屈原不过是一场秘密爱情的牺牲品。
浪漫诗人屈原也是个情哥哥
屈原在爱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毕竟是诗人嘛!他写过大量的情诗,其中《湘夫人》最令人关注,因为屈原对她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眷恋与爱慕。从诗中可以推断,此女美貌惊人,而且比屈原拥有更高的地位;她因为种种限制无法与屈原公开见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约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女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其实“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国;“夫人”,即楚王的妻妾。《芈月传》中郑袖与屈原的关系已经讲得很清楚,其一:郑袖聪慧过人,而楚怀王却优柔寡断,她除了依赖他君王的这个位置给予她的权力与荣华富贵外,他的一切使她觉得索然无味。其二:屈原虽阳刚虽坚韧,可看官勿忘他同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子,这点他的诗歌中隐约可见:高大俊美,佩长剑,戴高冠,面相富贵高雅,暗示着官运亨通。他十几岁便是少年楚怀王的侍读,以致二十九岁就做到了楚国的左徒位置,相当于副宰相。其三:高处不胜寒的郑袖和雄才大略却被怀王束之高阁的屈原惺惺相惜,为他们的互相仰慕创造了同病相怜的环境。

【这个女人不寻常】
屈原与其宠妃的暖昧关系被怀王知道后,哑巴吃黄连——苦得不能作声,于是促使他以政治名义放逐屈原,使人再也无法与郑袖见面。十几年后,楚怀王驾崩,为防止屈原与郑袖的关系卷土重来,楚国王室遵照楚怀王的遗命,派人对屈原进行了捕杀。追杀事件的发生地就是今天的桃源白马渡,兵士们最终在江边抓住了屈原,将他刺杀后装进袋子(被包了粽子),捆紧了之后压上石块投入江中。
屈原死于桃源说
桃源百姓目击了这一谋杀过程,但在当时的暴政下他们必须委婉地说出真相,于是导致了“端午节”的起源:在纪念另一个楚国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举行哀悼屈原的祭礼,用赛龙舟隐喻当时追杀屈原的激烈场面;用包粽子来隐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惨事实
让我们回头再读屈原的章句: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屈原是尧、舜的粉丝,他在失望时追寻尧、舜的足迹来了,溯沅水而上。因为常德德山是尧、舜的老师善卷先生呆的地方,溯沅而上,随处是尧、舜曾经巡游的地方,比如桃源的尧河、舜山,还有靠近桃源的尧天坪。再往上游,就是新湘溪,新湘溪位于桃源县马石与兴隆街之间,泛指新湘溪汇远处上游下游水域,流域面积六平方公里,为沅江风光带最为秀雅之段,有“武陵西子湖”之誉,舟行其间,不知江水从何来,不见江何去。峰凝千重黛,江湾九曲明。袁宏道则称:“新湘溪众山束水,如不欲去,波澄黛蓄,澹治相得,略如西子湖。”——这说明屈原文中的“济沅、湘以南征”并非是去湘江,而是一直就在沅江。

再回到开篇的这个汩水,也就是屈原文中提到的“淹回水而疑滞”的回水,是指桃源沅水中下游白马渡一带,白马渡,因为屈原有“白马王子”之说而得名,历史上这个地方是桃源外八景之一的白马雪涛,水流湍急,远看浪花如白马狂奔,这里曾发生重大翻船事故,一艏运盐船侧翻,船上的一条狗救了船主,现在在尧河附近还有一座山叫盐船山,山上刻有义犬镇江的字样。屈原正是在这个地方被投如江中!
屈原投江后,桃源老百姓划着龙舟赶往屈原投江处,想抢救他。龙舟,是船身刻有龙的桃源划子船。这种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因为在古时候,龙代表皇位,老百姓用的物品上是不允许用龙来做装饰的。但是为什么桃源这地方民间的船上刻有龙呢?因为桃源历史上就有一座采菱城。采菱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黄楚、金鸡两村,又称黄楚城,为战国至汉代城址。采菱城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30米,东西宽410米,总面积498000平方米。椐清光绪《桃源县志。疆域志.沿革》载:“古采菱城,在县东十五里,楚平王筑”。楚平王(?―公元前516年),
是楚共王幼子,
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楚灭陈、蔡二国后立他担任陈公、蔡公,后楚灵王死,楚平王立。端午节纪念的伍子胥的父亲和楚平王的哥们,而伍子胥就是楚平王之后的一位小PS。在楚平王的特许下,那时候采菱城的船便有了龙饰。采菱城离白马渡不远,划龙舟去抢救屈原便是最有可能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