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因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鼓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各地党委政府、投资商乃至老百姓信心满满,相向而动,场面十分热闹,形势一派大好,但我觉得问题也蛮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大”、一“小”。
所谓大问题,几乎所有乡村都不重视前期的策划与规划设计。往往定位一错,接下来的做法都会出错。不懂得产品是为谁打造的。搞一把手一言堂,按长官意志办。有的地方却又显示出土豪作风,动辄请名气大得骇人的设计院,不是北京的某某设计院,就是某某名牌大学的设计院,要不就是请当地的规划局,随便搞几张有几个色块的图纸,糊弄一下了事。我看过大设计院的设计,往往对项目没有吃透,对本地文化消化不良,对区域特点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所谓创意,设计出的东西显得很不接地气。有的设计院派出几个学生,搞几天调查,然后回去做作业交差。而当地的规划局或者设计院对旅游又不专业。负责修编《桃源县旅游总体规划》的北京某设计院,居然给桃源县给出的总体定位是“中国新桃源”,把个兴隆街镇画得像热闹繁华的大都市,星级宾馆高耸,让人惊呆!桃源架桥镇的“陈氏梅园”的建筑却是罗马柱加风火墙,中不中洋不洋,诸如此类,只能留下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所谓小问题,体现在细节方面,粗制滥造,如建筑材料的运用不恰当,大量使用不锈钢、琉璃瓦、花岗岩、水泥等与环境不搭调的材料,显得很扎眼,看上去很不舒服。再就是细节缺乏情趣情调,没有个性特点,往往是看到人家怎么搞我就怎么搞,模仿痕迹严重,给人千篇一律之感。桃花源的炎黄山庄,无论是水池边还是窗户上,全部是清一色的不锈钢,我说一个山庄,为什么不用木栅栏、点缀些中国风?在乡村,“小”点往往是出味道的地方,如果设计到位,往往是最能触动人心灵之处的。一个老葫芦,掏空填上土栽一棵小植物,就是一景!一个废弃的石猪槽,放上点水栽两棵小睡莲,也是一景。武陵源规划建筑设计院有个理念就是尽量地就地取材,风貌要与环境协调。设计得好不好有个基本标志,那就是,游客愿不愿意掏出手机拍照留影!
大场景让人震撼,小局部让人感动,如同拍一部电影,既有大镜头出全局全貌,又有局部的细致入微的写真。乡村旅游,尤其如此。

【典型的土豪做派:罗马柱+风火墙建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