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过世,回老家过年便没有那么强烈的冲动,为了捡拾遗落在乡间的那些乡愁,为了给老父亲“过新年”,我到了乡下大哥家里——桃花源镇金井村。这个年儿,算起来不过做了七件事儿:
一、吃年饭。回去当天是腊月二十九,大嫂、二嫂正忙着,腊菜已经煮熟,家里传下的“肉饼”也已经备好,米酒酿了好几缸。想帮忙不知从何着手,干脆倒杯茶看电视。到了大年三十,起床时一大桌菜已经上桌,吃早年饭的却只有大哥二哥大嫂二嫂和我五人。女儿、侄女和侄女婿要晚上才能赶到。
二、上坟。吃完年饭就去上坟,给祖坟上“送亮”,点上香,燃上蜡烛,烧纸钱,放鞭炮,磕头,砍掉坟山上的杂树杂草,教孩子们认识哪座是爷爷奶奶的坟,哪座又是老爷爷老奶奶的坟。这是每个人的根儿,不能忘了。除了大年三十,清明节也是必须到位的。
三、看电视。主要是看春晚、NBA和新闻,也许是自个胃口高了,春晚再也吸引不了我,于是做第四件事。
四、打牌。主要是打湖南地方流行的跑胡子。麻将已经越来越简单,从东南西北风演变到没有”风“,再演变到增加红中,不仅丰富多彩的麻将文化被糟蹋,也太不具备技术含量了。
五、抢红包。作为策划人得与时俱进,虽然微信抢红包看似是晚辈的事,但我也被邀请进晚辈“红包来了”的圈子,不知不觉散发了几百元红包,倒也自得其乐。
六、喝酒。喝酒是个由头,主要是借喝酒兄弟之间聊天,谈儿时的快乐,叹时光流逝飞快,谈父母在世的恩情,谈来年的计划......
七、拜年。除了给晚辈派发红包,就是给长辈的拜年,现在拜年很简单的,不兴磕头,给长辈一个红包,讲几句祝福的话就算拜年了。初一到初三,我给老父守孝三天,今天出门马不停蹄地拜年,伯伯叔叔舅舅舅妈跑了七八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