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和几个同学聊天,问起各自的孩子,居然有好几位同学的孩子中学或大学毕业后,还猫在父母身边,每天不是睡懒觉就是上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所事事。我想跟同学们说:就像有的鸟儿一样,小鸟长大了,翅膀硬了,就要把小鸟驱赶出鸟窝,让小鸟尽快经风经雨,独自觅食。因此,赶紧想办法把孩子“赶”出家门吧。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是家长们的共识。 那么中国父母应该把孩子养到几岁呢?
《宪法》第49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认为父母只需把孩子养到18岁即可。《婚姻法》则将抚养的范围扩大到“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限定为“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法律是硬性的,人性是软性的,相对来讲,中国人历来重视抚养、帮衬子女,“养儿收媳妇,送老上终山”这是民间的传统,因此很多家长往往安排孩子的所有!做一些决定的时也不问孩子的意见!这不可取。家长应该放手让我孩子去闯,即使跌倒了,也是经验,总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边,久而久之会让孩子缺少主见,没有信心面对以后的生活。
扶上马送一程,这是比较值得借鉴的做法。孩子创业,家长要积极鼓励支持,特别是精神上的支持,多给孩子做参谋,出主意。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给与一定的资金扶持。让孩子多参与社会实践,短时间找不到如意的工作,那么打零工也比猫在家里要好得多。但走出第一步比较难,
需要足够的勇气,家长要给孩子打气。吃得菜根百事可为,生活往往从最基层起步。田桃源的女儿在大学期间,几乎每次寒暑假都打工,洗车、卖家电、甚至卖红薯都干,日常零花钱很少问及我,甚至每期还能节约一两个月的生活费,这让我很是欣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