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走几层”发现并报道唐述林的事迹

【最美书记美在为老百姓办实事】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观音寺镇党委书记唐述林,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最美书记,那么唐书记究竟有多美?从三月十九日开始,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连续四天播放《坚持八年的镇党委书记》,记者走基层讲述唐述林带领群众改变镇村面貌的故事。
观音寺镇,地处武陵山余脉万羊山下。8年来,镇党委书记唐述林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负重苦干,硬是把这个边远山镇、债务重镇、移民杂镇、产业弱镇、维稳难镇治理得有模有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富民产业风生水起,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计划生育、综治维稳等各项工作名列全县前茅。连续6年在全县绩效评估中获评“红旗单位”称号。当地73岁民间艺人燕为栋在唱词里形容:“原来是个乱摊摊,政府债务上亿元,干部懒散民风悍,为难!如今面貌大变样,风清气正艳阳天,百姓乐业喜开颜,巨变!”
2006年11月23日,唐述林走马上任观音寺镇党委书记。从大桥三岔路口到镇政府,乱摆的摊子、乱建的棚子,把街市挤得水泄不通。一段不足500米的路,他坐的中巴车走了1小时。走进镇政府,院子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7间平房破旧不堪,机关食堂蛛网遍布,冷火秋烟。至于干部,大多唱起了“空城计”。
经过探访民情、了解镇情,唐述林得出一个结论:镇里内外欠债1.27亿元,干部工资几个月没着落。观音寺镇之所以工作难度大,原因是百姓对政府失去了信任,民心涣散。他认为,债可以慢慢还,民心不能散。为凝聚人心,增添信心,找回群众丢失的人心,唐述林决定从干部着手。他花心思写出了《公务铭》,内容就是怎么当好干部,怎么为民服务,当一天公务员,就要为百姓服务一天。他硬着头皮从亲戚朋友处借来50万元,补发了干部工资,修缮了机关食堂,还砌了个猪圈,建了浴室。从此,镇政府院落里又有了生气。
唐述林“第一把火”烧向“集镇整治”。他先拜访当地德高望重的乡亲,又反复征求镇、村干部的意见,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接着,和镇干部逐户宣讲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仅3天时间,集镇上占道经营摊子和违规搭建的棚子就拆除了一大半。几个“钉子户”抱着侥幸心理不肯动,见新书记调来的挖机开进了街道,才晓得动了真格,只好拆除乱建的棚子。此举一出,镇干部和当地百姓对唐述林刮目相看。
唐述林有自己独特的工作原则与方法,他说:“老百姓亟待解决的问题,惠及面广、影响长远的事,要马上办,这是原则。办每件事,要和乡亲们讲道理、算明账,这是方法。”镇政府一本考勤簿记载着,唐树林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农家,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镇里处理日常事务,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化缘”筹资。一年和妻女团聚的时间不足15天,妻子说他是“苦行僧”。来观音寺时满头乌发,而今刚进不惑之年,青丝已成白发,他说,宁白一人头换得百姓心。
几年来,在唐书记的带领下,观音寺镇完成了18条总长76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硬化,新建228公里公路,新修桥梁6座,渠道硬化2万多米。镇里还投入800多万元帮助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和沼气池。让唐述林觉得意外又感动的是,镇上修水渠时,各村村民积极义务出工,原计划投入80多万元的工程,用50万元就完成了。基础打牢之后,唐述林就带着大家谋划产业发展。如今,全镇的人均年收入已由2006年的两千多元,提高到现在的五千多元。而那1亿多元的欠账,唐述林则承诺在2015年全部还清。
最近,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带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带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课题,本着向人民群众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的态度,来到桃源县西部偏远乡镇观音寺镇,实地察看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工作和生活在那里的基层党员干部进行了座谈。
座谈中,唐述林向市委书记汇报了如何践行群众路线的打算:管住党员干部衣食住行等“小节”;夯实党小组,增强与群众的联系;办好小电影,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量力而行,改善小民生;扶持小产业户,带动老百姓致富;开好小座谈会,按照“亲民、解困、交友”的要求,落实驻村帮联制度;编好小册子、连环画,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王群认真倾听记录了每一位与会代表的发言,称赞唐述林的工作“有情有义有责任,有为有味有担当”。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反映了唐述林对老百姓的感情。面对不好的基础条件,面对偏远的区域位置,面对全镇80%以上的居民都是政府债权人的困境,唐述林把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为人民服务结合起来,带领全镇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取得了令老百姓满意的成绩,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