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人古镇】
常德市委书记到桃花源调研,留下两句话,一是桃花源古镇要跳出单一策划的套路,项目建设要融入沅水流域乃至大湘西背景。二是桃花源的开发要融入现代文化科技的手段。如此,田桃源得出两点重要心得,首先是古镇的开发,要有高端的具有前瞻性的整合策划先期导入,其次是要突出文化、科技的特征。
目前,国内建设新型“古镇”形成一股热潮,但怎么建,还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古镇的开发引发诸多争议,包括桃花源古镇。那么,我们不妨以桃花源古镇的开发商——楚雄汇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彝人古镇为例,谈谈新兴古镇的开发。
彝人古镇的开发始于2005年,项目位于云南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完全是在新城里面全新打造一个“古镇”。项目占地约174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集商业、居住和文化旅游于一体,是可旅游、可商住、可买可卖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彝人古镇是以“古建筑”为平台、彝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地产项目。
彝人古镇开发成功,并不是桃花源等古镇开发可以简单复制的。第一,桃花源没有彝族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具有吸引游客的多种元素,不必复制,即使彝人古镇其他特征并不突出,但只要把彝族的风情稍加强化,这个古镇也很容易从众多的古镇冒出来,这是彝人古镇成功的主要原因。反观桃花源古镇,怎么打文化牌?什么才是桃花源文化的精髓?桃花源文化的灵魂实际上是一种隐逸文化,是一种远离喧嚣的农耕文化,这在古镇中如何体现?又怎么突出其特性,彰显其差异化?
诚然,现代人有现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休闲方式,但作为古镇来说,其文化的根和魂是不能丢的,新古镇”的文化内涵突破也所难免,因此,新一轮的以对接现代消费市场需求、融合城镇产业空间更新、文化产业复苏发展为特征的文化主题地产型古镇正逐步兴起。这些“古镇”旅游的出现,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在对原有古镇历史遗产文化内涵进行自觉性延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旅游空间形态。这就是王群书记关于文化科技手段的诠释。我曾经建议桃花源制作一部3D影片,再现当年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让现代人穿越到晋太元中,体验当年的生态生活情境。但并未引起重视,颇感遗憾!
新兴古镇旅游无非是以下套路:一、依托新城而生。 二、以地产为主导。 三、商业功能齐全。 四、资本操作性强。
我要强调的是第五个套路,即:现代技术和材料的融入。与传统古镇强调修旧如旧相比,新兴古镇的开发更多强调现代技术和材料的综合运用。在这方面,如何更好地协调传统古建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点,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会到现代建筑技术之中,成为这类古镇开发的重要任务,这也使中国古镇开发具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另外就是多元文化的植入。新兴古镇发展运营中,艺术、商业、生态和外来文化更多地植入进来,创意的成分越来越多。以现代需求为核心去活化历史,激活文化,这将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激活传统文化,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积累有效的经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