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桃源现象”

标签:
桃源牛人文化田桃源吴慈安冯学军 |
分类: 闲情散章 |
如果说桃源县自古以来书画蔚然成风,时至今日,仍然是传承发展,成就卓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桃源县就有一批书画爱好者,组成群体,致力于书画创作。他们以杨炳南、张锡良为领军人物的带领下,一起研习,一起探索,孜孜不倦,创作不息。到九十年代,进入了辉煌时期,他们不仅在全县普及书画创作,带动一大批人,尤其是在中小学生,影响更大,出现了一批批新人成长、书画后继有人的可喜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2012年底,桃源县在中国书协主办的书法展览中,有28人次获奖和展出,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展览中,有12人次获奖和展出,现在,桃源县有中国书协会员12人,中国美协4人,省、市书协、美协会员111人,县书协会员及书画爱好者18000余人。近三年来,有13名书画协会会员举办了个人展,15人出版了专集,773人次作品入书达500余件,现在桃源县书画在各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居委会组建了分会,目前全县有书画协会组织178个,覆盖率达72%,看到这种情况,中国书协负责人、中国书法杂志主编刘正成同志,欣喜地称为“桃源现象”。
桃源现象,说白了应是:书画创作领导重视,队伍壮大,成就卓著,普及与提高并重,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