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八大公山去,经过武陵源溪布街,自然要在老友唐伟的观山悦公馆停留。傍晚,唐兄却带我到大庸三下锅去就餐,并吆五喝六,领了桃花源我的同伴立民、张家界佳瑞宾馆赵总、朗斯旅游公司葛总、溪布街总经理朱总、营销总监小彭。
进门,大家围炉而坐,烤火,索堂钩悬在火中央,腊肉悬在屋梁上......时光倒流,让我回到80年代末的乌云界山区。这样的布置,让我对老板增添了几分敬重。
“三下锅”掌柜王弢,80后,澧县老乡,年纪虽轻,却是当老板的料,在武陵源投资了多项产业。在唐总的抬举奉承下,王弢豪爽地奖掖我从事策划行业以来的最高礼遇——“田桃源今后在大庸三下锅消费享受终身免费!”
唐伟兄在他的文章介绍:“三下鍋”是人們勞作之余的美宴,清風入味,甘泉佐湯,因陋就簡,多樣菜肴一鍋炖,遂成“三下鍋”......“三下鍋”一吃成名是在明朝戚繼光抗倭年代,朝廷征用武陵土兵上前線,令達土司山寨已近年關,前方戰事吃緊,務必年前開拔,土司王號令“蒸甑子飯,切砣子肉,斟大碗酒,葷素一鍋炖”,提前一天過年,此謂土家族“趕年”習俗來曆。骁勇善戰的土兵在東南沿海一戰成名,獲皇上“海上知名”、“東南第一功”牌匾。自此“三下鍋”烙上了土家人精忠報國的大印。並在中華美食的浩瀚大鍋裏,增添了“三下鍋”這道以簡約、明快著稱的“合菜”。
三下五除二,簡單明快添一鍋,是武陵山脈簡約生活的集中表達。邀三又喚五,呼啦隨意風火吃,是土家人爽直性子之寫照。“三下鍋”就其做法而言,一是“了撇”(簡捷明快),二是就地取菜,多式組合,無守舊之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