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热议城镇复古浪潮

(2013-03-16 08:17:25)
标签:

旅游

田桃源

复建古城镇

旅游开发

杂谈

分类: 字字珠玑

专家热议城镇复古浪潮

      据统计,我国正有不少于30个城市正在和已经加入这一古城重建风潮。少则数亿、多则上百亿的古城重建项目正在实施。那些竞相“回到过去”的城市,在公众炙热的目光下,在浪潮般的质疑中,坚持追寻着一个答案,这是城市化浪潮中又一波盲目跟风之作,还是一场符合自身特质、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拆旧”和“仿古”的大戏正在中国城市加速上演。一边,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历史文化街区频频告急;一边,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赝品古城遍地开花。这一切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风景。

    中国的城市不乏值得一说的历史与故事,自从1982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至今,共有119个城市已荣膺这项桂冠。现在,他们中的部分已不满足于单纯守卫祖上的零星遗产,力求重现千年的恢宏历史。

    ——回到“明代”。2012年底,大同古城墙即将合龙,投资500亿元的古城再造正令这座城市再现明代风华。

    ——回到“宋代”。2012年8月,河南开封爆出千亿打造古城新闻,力争四年内重现北宋汴京繁华。

    ——回到“春秋”。2012年初,山东肥城“春秋古城”项目开工奠基,计划总投资60亿元,占地2200亩。

    ——回到“上古”。2011年9月,江苏金湖尧帝古城开建,项目占地千亩,总投资30亿元。

    回到过去,复建古城镇,这其中的是与非,对与错,且听专家如是说——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所长庄伟光:“保护性开发古城”才是真命题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127/343_1893126377_20121127152406.jpg真正的古城必须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作为支撑。为复古而迁出城市居民,为仿古而大拆现代建筑,从而“强迫性”改变市民的正常生活,这种人为的仿古,难有持久生命力。再造古城需要理性的思考、长期的调研、科学细致的论证和多方的意见征求,并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古城”才是真命题。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尹稚:保护文化旗号难掩利益驱动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127/343_1893126376_20121127152406.jpg虽然打着保护文化或各种弘扬文化的旗号,但是最终很大一部分都是经济利益在驱动。在历史文化的认知,地方政府是有很大误区的。它是用一种片面的、形式化的、符号化的语言来认知这种历史环境,最后就等于是拆了真古董,盖了假古董。虽然表面看上去还是那些东西,但是它的历史价值会受到根本性的颠覆。

著名文化旅游专家刘思敏:突出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时代特征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020/9_1893043374_20121020084907.jpg历史文化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古城简单复原肯定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考虑旅游的功能,其价值才能彰显。对已湮灭但仍有文脉可循的历史建筑,根据需要可以重建,历史建筑重建的核心是风貌保护与控制。对待历史建筑必须用“创造未来遗产”的理念,用扬弃的态度来保护和利用,突出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时代特征。

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再造的古城有致命缺陷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127/343_1893126375_20121127152406.jpg再造古城有三大致命的缺陷。一、古城再造只是长官的意志,缺乏文化的根基。无论形实,都没有价值。二、再造古城成本高昂,难以成“市”。经开发商造出来的古城很难有生命力。三、再造的古城假,难以吸引游客。人们喜欢文物主要是喜欢文物所凝练的历史沧桑和文化内涵。仿制的文物是卖不出价钱的。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127/343_1893125379_20121127152240.jpg

 反思一:古城营销应注重平衡商业和文脉传承

    凤凰只是近年来古城开发热潮中的一朵浪花,从山西大同的古城再造计划、宁夏银川西夏古城项目再到甘肃金昌的骊靬古城复建项目,这些争议中前行的项目的讨论范畴已经不再限于文化领域。事实上,这些古城已然成为地方政府撬动投资的支点。古城再造争议之下,都凸显一个待求解的古镇开发热课题:如何平衡商业营销和文脉传承。

反思二:“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http://res.city.ifeng.com/9/2012/1127/343_1893125381_20121127152240.jpg

 反思三:有约束方能留住古都风貌

    今后,北京国土空间开发将从外延扩张为主转向优化空间内部结构为主,城市空间在优化中得到适度控制,历史文化风貌得到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得到有效拓展。这样的“约束”和“节制”所体现的,既是城市发展的理性,也是对规划本意的回归。不独北京,任何城市的发展都应该有一种约束的理念。这是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保护利用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生长的城市,都已经滋生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人们不能因为目光短浅而人为粗暴地干预这种演进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