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2013-02-03 11:41:59)
标签:

转载

分类: 字字珠玑
    桃源西安山洞溪景区是迄今为止世上最原生态的峡谷,位于湖南省桃源县最西部,处于常德市、益阳市、怀化市三市交界之间。2013年开始,除了在夏季保留湖南最刺激的漂流项目,桃源印象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又推出了春季、秋冬季溯溪、青少年户外拓展项目,包含露营、烧烤、篝火晚会、20项野外生存技能培训等。

    为了更好地推广山洞溪景区,现面向社会征集广告语。凡参与征集活动者,将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励,并有机会获得邀请参加开春的溯溪体验游。田桃源抛砖引玉,先拟定了两条——

上上下下的快乐

漂流人生,上下求索

    应常德印象桃源田桃源兄之邀,1月27日下午,我及公司2位同事张总、赵总马不停蹄赶往桃花源与桃源兄会师,然后在桃源县茶庵铺一个叫腾琼茶庄的地方歇息下来。流水账一下,这个茶庄很适合在意PM值的城里人来此呼吸新鲜空气和品尝三苍野茶。我们在腾琼茶庄受到了吉老板和总经理热情接待,在茶园走了一圈,鼻息野风,品茗野茶,并在客房里打了两小时的“三打哈”小牌。桃兄源首玩这打法,便把精明老道的“三打哈”高手赵总给拉下了马,进账百文,这感觉很不错。腾琼野茶庄的个中味道只有来过的人方可感悟。在此本人特别推荐一下,前往古洞溪(西安漂流)完全可以在自常吉高速茶庵铺站下,并在腾琼茶庄停顿一休。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印总与张文秀总经理两人过足了“护花使者”的瘾

    次日,我们与印象桃源公司的张文秀总经理、印总及常德文理学院的两位老师一同组成八人帮,前往田桃源早已规划好了的古洞溪溯溪考察。这是本文介绍的重点了。

    这古洞溪漂流,普称“西安漂流”,外人初一听误以为是陕西省的西安X漂流处,实际上“西安”也不是陕西的专用名称,湖南一样可以有西安。这湖南的“西安”位于常德市的桃源县、益阳市的安化县、怀化市的沅陵县三县交界之处,行政管辖归桃源县,是该县下属的一个镇。真是山高皇帝远,山水相隔世,保留得了这一方的仙山与野水,可让过腻了城市生活的人来此逍遥撒野。

    据田桃源介绍,西安漂流由印象桃源公司经营着漂流业务,都好几年了,虽然每年有数万人的接待量,但总觉得与猛洞河漂流等相比不在一个层次。印总、田桃源不服气,凭什么我有一流山水资源却做着短期且小量的漂流接待?于是便邀请我们这些不是专家的老油条来此体验并点评。

    由于冬天,我们不能漂流,只能是沿溪上溯,这在户外界也有专用名称,叫“溯溪”。虽然小时候好此事,但那是很久远的记忆了。今天我们没有专业设备,却要干着十分专业的溯溪,挑战不言而喻。况且我们的队伍中还有常德文理学院的两员女将。

    7.3公里的溯溪行程,不长也不短的路程,我们自下而上出发了,前面2公里的难度系数很小,也麻痹了我们的神经。但经过第一个漂流险滩的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要么跳跃1.5米宽的激流跃到稳定系数很低的对岸,要么就要涉50-60公分深且冰冷刺骨的溪水。我和印总难得脱鞋,便选择跳跃,虽然是有惊无险、歪歪斜斜地跃到对岸,但也是吓出一身冷汗,要是落水,我和印总各自随身携带的单反相机可是要报销了啊。后面的勇士们担心摔跤,没有选择跳跃,而是涉水,只是刺骨的冷水,让大家“精神抖擞”且“刻骨铭心”。

    由于有小时候在农村长大的经历,尽管我携带着沉重的摄影装备,但我仍然能轻松地总是冲在最前面探路。在最前面,有两个问题,对未知的危险毫无所知,其次有可能因为一侧的河道不通,必须折回到另一岸边再寻出路,这样就会走很多的重复路,而在行进的同时必须及时向后面的队员通报路况。

    经过5个小时的山重水复,曲折前行,相互搀扶,手拉身背,我们一行八位,创下了人人落水、个个摔跤的古洞溪溯溪纪录。

    到达上码头,拘一把清泉洗脸,喝着老乡提供的热茶,坐着武陵山区农村传统的木椅,仰望满目青山,那星星点点的吊脚楼木屋,那山间轻吠的小狗,那院落寻食的土鸡……唉,野趣有加、民俗浓郁的古洞溪风光,清新而迷人,简直就是一处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的宝库,若不是饥肠辘辘,谁还会忍心离开这儿呢?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树是古洞溪的舞者,轻盈飘洒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位于下游的西安漂流公司上岸码头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4】山上树木葱葱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5】这种排扇房是沅陵、桃源一带民居的特色,堂屋是敞开式,在营造时,是先立柱盖瓦,再隔成房间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6】守望青山的山民是最贫瘠的富者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7】笔者担忧随着交通与经济的改善,这样的房子不知还能存在多久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8】红二方面军战略转移从此便桥通过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9】哥哥要过河,竟然要弟弟来背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0】古洞溪的眼睛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1】前接后送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2】不愧是体育系的教授,身手矫健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3】张总与印总的垫后任务不轻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4】古洞溪,清澈曲回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5】经过3小时急行军,虽是寒冬腊月,但张老师仍然大汗淋漓,于是赤膊上阵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6】榜爷到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7】刻于咸丰年间的修路纪念碑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8】抽喇叭筒的山民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19】魂牵梦绕吊脚楼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0】大水田红军纪念碑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1】依稀可辨的红军碑文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2】起漂处附近的民居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3】悠闲的村寨时光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4】柴火灶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5】烤火的老者哪儿去了?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6】一栋典型的吊脚楼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7】典型的文革期间房屋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28】生活气息很浓的村寨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图29】大水田民居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0】老树边的村庄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1】红军指挥所旧部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2】任凭研究生来研究,老匠人做的木门就是打不开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图33】村寨生活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4】老槽门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5】在现代化的铁蹄之下,这样的建筑还能保持多长时日?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6】有小孩的地方就有希望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7】是现代化的建筑入流?还是木屋该淘汰?我们越来越关切木屋的存亡

[转载]山洞溯溪,用腿脚测绘野境  【图38】最忆是山寨里的猪蹄火锅,在汤中再添上白菜,那是什么滋味?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