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李咸用在他四十来岁写的《古意论交》中感叹: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我有淘金的经历,如今也是人到中年,提到交友,感慨良多。
从17岁偷偷跑到部队开始,算是走上社会大舞台,虽然是人民子弟兵,但与生俱来的匪性蛮多,喜欢讲义气,交朋友,信奉老毛“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圣言,相信“朋友多了路好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新论,二十多年来,做的事杂乱无章,先后当过兵,教过书,当过记者,做过心理医生,当过秘书,做过CEO,甚至还当过伪海龟,如今以策划师的身份到处忽悠,真的结识了天南地北难以为计的“朋友”。在家呆的时间不长,周围的商家无不说我“你的朋友真多!”老婆则多不满:“是些什么货色!”。为此,夫妻俩分歧很大,我的原则是,打我骂我都行,就是不能得罪我的朋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了门,朋友如同我的衣食父母。我在家是无用的痴汉,出了门则象入海的蛟龙,无论在哪里,都是朋友扎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象匹狗娘子。所谓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也许散财真是一道聚友的法门。我虽无财可散,但骨子里那份仗义疏财的侠气还有。
然而,认真检点所交的朋友,金子不多,沙子不少,某种意义上说“什么货色”也是对的,但我的看法是,既然交友如淘金,倒不必都是金子,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金子?主要在于一个淘的过程,尽量向金子靠拢,尽量舍沙取金。到如今,交友取向大致三类,一类是成功人士,想得到一些成功的经验;二类文化艺术类,毕竟附庸风雅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三是同行,搞策划需要杂学,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过去那半壶水显然不够用。对于那些纯粹的酒肉朋友能远则远,一是时间耗不起,二是身体耗不起。
李咸用:《古意论交》:
择友如淘金,沙尽不得宝。结交如乾银,产竭不成道。
我生四十年,相识苦草草。多为势利朋,少有岁寒操。
通财能几何,闻善宁相告。茫然同夜行,中路自不保。
常恐管鲍情,参差忽终老。今来既见君,青天无片云。
语直瑟弦急,行高山桂芬。约我为交友,不觉心醺醺。
见义必许死,临危当指囷。无令后世士,重广孝标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