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年求学记》发表之后的看点

(2023-01-22 14:16:15)
标签:

教育

成才

自我

影响力

教育实操

分类: 题议
        《少年求学记》从2018年发表以来,或者从里边事情的发生时间2003年以来,已经过了好多个年头。本来从小说内容上说,希望中国的教育有所改观,希望没有题海战术,希望学生的自我能够得到发展。
          可是过去这么多个年头,中国的教育依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以考试成绩为重要抓手,政府限制教育培训班。我们没有看到中国的教育有远离题海战术误区的走向,也没有看到学生自我被重视的呈现。国家没有大的改革教育的举措。
          也许关注太多是庸人自扰,反正好像别人关心一下也没什么影响力。
          国情需要教育,学子需要课堂。这两个方面一个是引导,一个是学子的主动性努力,没有什么统一的必要,也看不到强相关性的现象。教育之后,还是要肄业者自己创出一番事业,要学生自己思考学习中的所获。
          外边的言说是有喧宾夺主之嫌的。我们有时只是希望最基本的:学生的课堂作业少些,授课时间少些,不要干扰学生自我、爱好探寻。对学生影响最重的还是经常授课的老师,他们的接触才是教育的主线,以外的社会观点、国家规划,都显得黯然无声。黯然无声也许是对的,有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就是一束幽微的光。国家似乎提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或者说兴趣的生发,和老师的引导也是脱节的,好的老师不是学生成才的必然因素。好的老师未必有优秀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未必需要好的老师。
         还是说到学生接触最多的授课老师,他们之间的活动,才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希望这些环节上,可以出现亮点。
         我们也不指望看到这些个人细处,不要对这些事情战战兢兢,反正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学生的学习生涯应该是他自己的,希望是他的财富,对于外人的关碍则不是很多。老师也尽可能的向学生授课,提供学生所需的知识、氛围。反正学生还交着学费那。
        收费太高的校外培训被限制,有没有学生在那里遇到什么机缘也不得而知。学校老师已经可以用越来越多的社群软件和家长接触,这成为一些问题的新出现点,我们不追求事事都有人理解,但是我们可以尽量过好教育、学生发展的每一天。
       最后,从展望上来看,我们还是希望有对教育有观点、有体悟、有方法的老师、教育家,出现在教育的第一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