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标签:
民居教学设计 |
分类: 教育与人生 |
《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郑州市第一二四中学
一、目标设置依据
1、基于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解读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课,让学生了解传统民居是中国建筑的一个独特代表,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相比,它承载了更多与平常百姓相关的信息。
2、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知识点包括:认识到民居是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几种不同地域、民族的民居建筑特色,尤其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和皖南民居。
3、基于学情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地理课的学习,掌握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生对不同区域下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人文景观的多样变化,储备了充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对民间文化探究非常热情。
二、学习目标
1、知道传统民居的基本概念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等特点,能够从结构、布局、功能
和文化等方面对民居进行简单的解读、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北京四合院、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
和皖南民居的分布特点、典型特征和艺术美感。
3、通过迁移学习,学生知道家乡民宅之美,激发热爱家乡民宅和民族文化的热情。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了解传统民居的布局、结构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特点。
2、学习难点:了解民居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深厚文化传统。
四、评价方案
学习方式 |
评价任务 |
针对目标 |
自主学习 |
说出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布局、功能和文化等。 |
目标1、2 |
合作探究 |
探究北京四合院、广东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和皖南民居的分布特点、典型特征和艺术美感。 |
目标2、3 |
延伸迁移 |
学生说出家乡民宅之美,激发热爱家乡民宅和民族文化的热情。 |
目标3 |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知道吗?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56个民族的居民,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山川、河流、草原、沙漠,从北方地区到南方地区,从西北地区到青藏地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传统民居。
http://s3/small/001wm1ADzy7l11lVv3Q92&690老师在黑板上边画边提问: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引出课题:《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
(二) 自主学习
同学们,在等级森严的北方地区、人们建格局规范的四合院住宅。她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和梳理自备资料,读一读、想一想:
1、 北京四合院有什么独特的结构?
2、 她的布局是什么样子的,遵循什么法则?
3、 她的建筑格局体现出什么特别的功能?
4、 北京四合院体现出了那些文化内涵?
(三) 合作探究
同学们,在我们国家有几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民居,大家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请说一说,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它们的艺术魅力,完成表格。
民居名称 |
结构 |
布局 |
功能 |
文化、艺术 |
福建土楼 |
|
|
|
|
广东 开平碉楼 |
|
|
|
|
皖南民居 |
|
|
|
|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四) 延伸迁移
提问:我们的家乡的民宅是怎么“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呢?请大家从结构、布局、功能和艺术文化方面说说他的艺术魅力?
(五)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