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职晋级 教师困惑——“说课讲课”管窥

(2008-09-23 12:42:46)
标签:

教育

职称评定

初中教师

中学教师

城区

分类: 教育与人生

评职晋级教师困惑——“说课讲课”管窥
中国教育创新杂志 2007年第8期 作者:● 杨占锋

 
      教师职称评定,是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事,是关系教师的贴身利益、肯定教师工作成绩、公平公正执行《教育法》、《教师法》的重要策略,也是稳定教师队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然而近几年来,由于政策的不稳定,特别是职称评定政策条款的多元化,多变性,再加之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一些土政策,给教师职称评定增加了一道道门槛,也给教师增加了几多忧愁几多困惑,无形中增大了教师的心里负担,搅乱了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教学,影响学生。
一、“说课讲课”环节的增加导致了一定的不公平
笔者认为,技术职称,就如同国家自然科学奖项一样,政策条款在一定时期内,相对有一个稳定性,这样才公平、公正、合理。要在技术职称评定中真正实现政策的人人平等,就不能一年换一个政策(或者说一年换一标准,一年一个尺度),增加难度,在评职的道路上设置障碍。如果这样的话就苦了教师,因为他们每时每刻都在关注此事,揣摸着今年的政策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有没有新的方案出台,期盼早日解决自己的职称……然而盼的结果是:我们的政策恰恰年年变,年年都有新套套儿、新花样儿,年年都是给教师头上套紧箍咒,让他们永远也摸不准、吃不透。
纵观今年的职称评定,较之往年,部分地区增加了“说课讲课”环节,这与前十几年相比,就更显得政策的不公平,在前十几年里只要有岗,有硬件,条件符合,表现好,就可以上了(换一句话说晋职就没问题了),而今年不行,就是因为有“说课讲课”这一环节,你若没有把握好这“一节课”,就有可能与其失之交臂、与晋职无缘了,多年的奋斗毁于一旦,有的人甚至终生失去机会,这样导致的客观结果是晋职早的人占了便宜,晋职迟的人就吃了亏。试想:这是政策造成的,还是人为造成的。
我认为这里面有制定政策人的人为因素在里边,他不是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不是从怎样有利益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入手,不是从是否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入手,不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考虑教师自身的差异,一味的一把尺子量到底,严重的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直接后果是教师不能晋职,与领导之间产生矛盾,具体表现在教学中消极应付,积极性主动性减弱;领导与领导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工作上形成对立。领导之间对立,工作上互不配合,精力分散,形成内耗,不仅如此,这就更难为了教师,不知道该与那位领导保持一致,感到十分困惑……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上访告状,耽误工作,其结果受损的是学生,也与当前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悖。
二、在职评中坚持公正原则的几点看法
在职评中要坚持公平公正原则,首先要保证政策的相对稳定,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一刀切,就说课讲课而言,应科学分类,区别对待:
第一、要考虑教师的年龄差异
从今年参加说课讲课的教师来看,21-40岁约20%,41-50岁约占50%,51-60岁约占30%。从结果来看,年龄大的不如年轻的,从参讲人员来看,90年代以后大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者居多,可以说是“精壮劳力”,也是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他们的讲课效果显然比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末毕业参加工作的人效果好,而年龄偏大的特别是五十岁以上的教师,他们在讲课时眼睛看不清楚,讲课备课要戴花镜,手脚不灵活,教法陈旧,课堂气氛不活跃,像这样的老师和年轻教师在一块儿比讲课,有无可比性,值得商榷。
第二、要考虑教师的性别、生理差异
从参讲人数来看,男性教师比女性教师比例大一点儿,同龄的男、女性教师相比,女性教师比男性教师教学效果好一点儿,年龄大的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讲课效果也有差别。从同龄(50岁以上)的男女教师体质上看,女性大不如男性,女性视力比男性更差,思维、记忆、敏捷程度显然差男性一截。同龄的年轻男、女性教师比较,女性教师占性别、生理优势,比如女性天然的声带优势就高男性一筹。如女性发音纯正,清楚响亮,音色、音质优美悦耳,普通话较男性教师标准流利,思维反映敏捷,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也比男性教师贴切自然。再则由于母爱关系,女性容易与学生沟通,学生也十分喜爱女性教师,这样女性生理特点的优势就自然而然的全发挥到教学中去,女性教师的教学效果就优于男性教师。这是男性教师永远都无法比得上的。
第三,要考虑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城区与川道、山区的差别、川道与山区的差别很突出。从讲课来看,地区的差异性是很大的。城区最好,川道次之,山区较差。离城越近,课堂教学效果越好……成正比例趋势。从综合素质看,城区学校教师比川道学校教师综合能力强,川道教师比山区教师强,表现在讲普通话、教态仪表、体态语言的运用上,还有课程安排、时间控制,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更为明显。
第四、要考虑班级设置上的差异
单班和复式教学班的差别也很大,在课堂教学中单班教师和复式班教师在教材内容、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完全是不同的。即便是在山区的单人初小(即一人一校)与中心校也有差别,更何况单人初小一人同时教几个年级,他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分配等与城区、川道也各不相同,课前课后的工作量也不敢和城里比。如果说把山区学校的教师和城区、川道的教师放在一块儿比讲课,用同一尺度,同一标准来衡量,实在有失公道。这就是主观愿望和客观结果的相互矛盾,主观矛盾和客观矛盾难以统一。从某些方面来说,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客观现实难随人愿。
第五、要考虑教育教学资源配备上的差异
毋庸置疑,教育教学资源配备,城区学校绝对优于川道、山区学校。城区学校配有大屏幕彩电、VCD/DVD、CD、CAI课件等视听器材。有多功能、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有语言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部室,有投影仪、大屏幕、音响等音、像、视频现代化直观教学设施。有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相机、刻录机、打印机等自制教学课件设备,还有网上教学资源以及现代远程教育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等。而山区学校由于资源短缺而没有,有的教师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更甭说操作使用了。
第六、要考虑收入分配上的差异,减少资源浪费
以人为本,节约资源,减轻教师负担。由于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衡,收入差异依然存在,评职中要尽量减少资源上的浪费。要集中讲课、就要耗费资源。重点是人、物、财力资源,若集中人员,这些资源都要支付,缺一不可。试想:一是评审费是一笔开支(如不集中,可节省评审费);二是集中大批人员讲课,吃、住、行费用也是一笔花销;三是参加人数多,规模大(即中级职称在县城集中,高级职称在市上集中),又是一笔开销。特别是边远山区教师的交通费、生活费、住宿费等都是一大笔支出。这就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有的教师要提前请假、调课、给人说话、看人脸。不通班车的地方还要找交通工具,有的甚至要掏钱雇摩托车接送,生命安全难以保证。除此之外,组织方还要提前做准备工作:诸如抽调大批的评课教师,拟订评课标准,寻找授课地点等。组织专人听评课,增加了这些人员的工作量。真是劳民伤财。而事实上,一节课并不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真正实力,讲课与环境变化、情绪表现、心里状况等都有很大关系,我们不能“一课”定乾坤,更不能以“讲”决定教师的命运。
三、笔者的建议
1、取消说课讲课环节,争取政策的公正合理
注重教师平时的工作成绩,彻底取消说课讲课环节,以达到政策的公正合理。加强学校教师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以学生形成性测评和终结性考试为依据,结合教师平时的个体行为表现(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能力等)来考核教师。 
2、降低比例,减少分值
如果要坚持说课讲课,要降低说课讲课在考评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减少分值。增加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等方面考核的分值比例。
3、政策优惠、划分年龄层次,缩小地域差别
如果要坚持说课讲课,一是政策优惠,可考虑四十六岁以上人员说课讲课环节直接免去。二是按年龄档次、城乡地域等划分层次:即同一年龄段、同一地域的人放在同一档次比较。制定统一的评定标准。
4、规定统一的学历标准,缩小收入差距 
一样的学历,不一样的待遇。中学教师由于在评职晋级中学历标准要求不一,出现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初中教师晋高职,要求大专及其以上学历。高中教师晋高职,要求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是大学专科毕业的同班同学,进入初中教师系列教书的教师有的晋了高职,进入高中教师系列的有的至今连晋高职的资格都没有,同样都是中学教师,为什么不用同一标准、同一尺度来要求?为何不给高中教师开绿灯呢?这政策合理不?初、高中教师评职为什么不规定统一的(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标准?我认为,在如今的高科技、高信息时代,高职更应体现高学历层次,按照高层次要求,规定统一标准来规范中学教师,是合情合理的。其实高中教师肩负的是高考任务,他们的工作量、工作任务以及担负的责任比初中教师艰巨得多,而唯独评职待遇却不同。学历应与能力相结合,争取在政策上做到一视同仁。从经济角度来看,仅本次调整工资,中、高级教师的职称最低差额竟达250元之多,再加上其它方面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更为值得思考的是,学校代课的大多是初级职称教师,有的高职称教师就没在教学一线,没有代课,他们看大门、当保卫,实在是人才资源浪费。因此,中学教师在评职方面应规定统一的学历标准,人尽其用,缩小收入上的差距,实现社会分配公平。
总之,评职晋级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既要公平合理,又要不违犯原则,程序多,工作量大,对职评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希望政策条款保持稳定,不能朝令夕改。职评人员要吃透政策,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对得起每一位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