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记者
张剀
北京市地税局与公安局决定联手加强外籍人员个税征管,以应对来京外籍人员越来越多但个税申报纳税不规范的新情况。今后,未能及时足额缴纳个税的外籍人员,将被限制出境。
联手治税:个税有污点将不能离境
“今后,不完税的外籍人员将很难离境。”北京市地税局国际税务管理处处长李娜说。
据统计,北京市近3年外籍人员数量稳步增长,平均增长幅度约3%。截至2013年底,完成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的外籍人员为10.3万人,缴纳税款8.16万人,共缴纳个人所得税税款86.7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外籍人员的个税缴纳人数低于申报人数(具体数据见近三年北京市外籍人员个税申报和缴纳情况统计图)。随着北京市地税局征管措施的强化,这一情况将随之改变——不仅申报人数与缴纳人数的差距会缩小,申报人数量和纳税人数量的绝对值也会增加。
从北京市地税系统税源分布情况看,东城、西城、朝阳、海淀、顺义5个区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程度高,日常的国际税收业务量也较大。为提高国际税收征管水平,今年,北京市地税局在以上5个区局设立了国际税务管理科,配备了专业团队,以加强基层国际税收征管力量。市局层面还进一步理顺了外籍人员管理职责,由国际税务管理处、个税管理处、征管处、第一直属分局等部门和单位建立起跨部门、跨层级的外籍人员管理协调机制,从税源管控、政策执行、日常征管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外籍人员的税收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比较而言,外籍人员今后在个税方面出现问题,不仅将面临补税、缴滞纳金和罚款等处罚,而且还将被限制离境。据介绍,北京市地税局已经与工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等部门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通过信息交换和沟通,全面加大了对外籍人员的管理力度。比如,税收征管法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需要出境的,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北京市地税局与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后,使这一规定逐步得到全面落实。
俄罗斯开发与对外经济银行(外经银行)国有公司北京代表处代表叶莲娜表示,如果今后对不完税的外籍人员限制出境,她表示欢迎。在她看来,无论哪个国家的人到中国工作,依照中国的法律依法纳税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对不完税的外籍人员不给予任何处罚,对像她那样依法纳税的外籍人员而言是一种不公平。“今后我相信来中国的外国人会越来越多,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的确非常有必要。”叶莲娜说。
专家提醒:防风险首先要了解政策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多种收入渠道,但申报纳税不全面的外籍人员有不少。随着北京市地税局对外籍人员个税管理的逐步严格,这些人的个税风险将随之暴露。李娜对此表示:外籍人员要有效防范个税风险,首先要清楚地了解中国的个税政策——这既是外籍人员自己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也是税务机关税法宣传的重点之一。
李娜表示,为了适应来京工作外籍人员迅速增长的情况,方便纳税人办税,北京市地税局直属税务分局、朝阳区地税局、海淀区地税局开展了临时来华人员办理登记、缴纳税款的服务,并均设有专业管理所及专人负责外籍人员税收征管工作。北京市地税局还编制印发了《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地区个人税收宣传手册》,内容包括外籍人员相关税收政策、办税程序、办税时限等内容,为纳税人办税提供了详细指南。同时,为了方便外籍人员所在单位依法扣缴个税,北京市地税局还通过座谈会、培训会等形式,加强税企政策沟通,提升代扣代缴外籍人员个税的质量。“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让外籍人员清楚地了解中国的个税政策。”李娜说。
李娜提醒,符合上述条件的外籍人员,应及时通过税务机关网站、供职单位财务部门或者中介机构了解有关个税政策,有不清楚的地方,还可以直接拨打12366服务热线,查询他们编写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地区个人税收宣传手册》。如果通过这些方式还不清楚的,还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咨询。
李娜告诉记者,从以往的经验看,外籍人员经常询问的问题有:外籍人员所得项目的年所得怎样计算?外籍人员年所得中哪些费用可以扣除,哪些不可以?符合自行申报条件的外籍人员,应该到什么地方申报纳税,程序是什么等。记者发现,其实这些问题也正是多数外籍人员在缴纳个税过程中经常出错的地方。
记者调查:多数老外对个税“有点懵”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外国人普遍对中国的个税政策感到很陌生。随着北京市地税局与公安局联手开展个税管理工作,外籍人员的税务风险无疑将会增加。
金成是一位加拿大人,金成是他给自己起的中国名字。由于非常喜欢中国,金成3年前来到中国,并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找到了一份英语教师的工作,并兼职做几分家教。由于长得帅,一些杂志社也经常请他做摄影模特,每月的总收入超过2万元,有时候还会更多。当记者问他是否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时,他用很糟糕的汉语告诉记者:“培训机构的收入应该纳税了,其他的没有。”
来自德国的乔宇轩是歌德学院(中国)在线编辑部主任,负责编辑一本德、汉双语在线杂志,内容主要是介绍德国和中国文化。和金成一样,“乔宇轩”是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来北京工作之前,他还曾经在上海工作过一段时间。乔宇轩告诉记者,他对中国的税收政策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每月都会拿到自己的工资单,上面会有他缴纳个税的数字。当记者问及稍微专业一点的个税问题时,他总是抱歉地冲记者笑笑,耸耸肩膀说:“让我想想再告诉你好吗?”。乔宇轩还告诉记者,他的个税都是歌德学院扣缴的,具体怎么算的,他也不清楚。“我身边的朋友清楚的好像也不多。”乔宇轩说。
记者发现,对于中国个税问题,外籍人员普遍感到“有点懵”。当记者问起国外的个税问题,不少外籍人士均摆摆手说:“我们国家的个税政策比中国的还要复杂,更说不清楚。”乔宇轩用中文告诉记者,在德国,缴纳个税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统计,同时还有大量的表格需要填写。自己搞不清楚的时候,还要花钱请专业人士帮忙,而且费用不便宜。现在到中国工作后,他还经常听德国的朋友抱怨报税的过程太麻烦。“我很庆幸我在中国,不用那么麻烦。”乔宇轩笑着说。
不过,几位接受采访的外籍人员均表示,只要清楚地知道个税政策的具体规定,并且税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一定会足额缴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