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呼吁:4%的教育投入应更富有“含金量”
(2013-03-07 21:15:58)
标签:
好钢用在刀刃上
教育
资金支出
教学质量
财经
|
分类:
两会报道
|
本报记者 张剀 单晓宇
3月4日,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委员分组讨论会上,教育投入的话题受到与会者的高度关注。委员们普遍认为,目前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在2012年已经达到了4%,这是一个可喜的成绩。但是,如何让这4%的教育投入更有“含金量”,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记者了解到,4%这个数字最早出现在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此后,不断被人们提起,并引起了各方的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2012年要达到4%。据国家统计局核算,2012年我国GDP为519322亿元。这意味着,随着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这一目标的实现,国家每年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将超过20000亿元。
一些来自高校的政协委员表示,这些年他们切实感受到中央和地方对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加大。原来教育领域的财政资金投入少,因此大家普遍比较关注资金投入的数量。现在,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得多了,大家就更加关心财政资金投入的质量。
“我现在非常关心的是,这4%的资金投入是否能够随着GDP的增长而稳步增长。”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说。他表示,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政府目前花钱的地方非常多,这4%的资金投入是否能够始终随着GDP的增长而稳步增长,的确值得关注。他还表示,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说法。当前非常有必要首先界定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范围,然后在每个年度结束进行统计后,才能知道这4%的投入是否真正到位。“不能把跟教育有关的所有投入都算在这4%以内。”郭大成说。
相比较而言,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则更加关注这4%教育投入的结构。他说,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各类教育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唯独高中教育多年来一直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撑。在他看来,高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的高端,又是高等教育的起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由于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地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加之收费有限,高中学费依然是10年前的标准,取消择校费后,普通高中经费保障问题更加突出。对此,李和平建议加大高中教育的投入,从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改革,保障高中阶段教育目标的实现。
作为民办教育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则希望国家能够在职业教育领域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他介绍说,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一年级、二年级的学费都免去了,三年级的部分困难学生的学费也能免去。但是从全国看,各个省的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是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做到了一视同仁,全部免去学费,还有一部分省市对公办学校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全部免去学费,但对于民办学校学生只免去了一、二年级学生的学费。由于民办学校自筹资金有限,没有国家的大力扶持,发展起来就更加艰难。
郭大成委员还表示,国家在注重向教育领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还应该比以往更加严格监督资金支出情况,防止资金的浪费,将“好钢用在刀刃上”。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