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从纳税人的角度、税务机关的角度以及宏观调控的角度看,税收政策解读都事关重大。
张剀
对于税收政策的解读问题,记者关注了半年多的时间。随着采访的不断深入,记者深深地感受到:规范税收政策解读已经刻不容缓。
站在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政策解读关乎纳税人切身利益。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税务机关“税收服务”理念的深入推进,纳税人对税收管理和服务的诉求会越来越实际。换句话说,纳税人会越来越关注自己是否应该纳税、纳税的成本是否高,纳税的体验如何,纳税后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如何等现实问题。而税收政策的解读是否规范,恰恰是纳税人最关心的事情。如果我国税收政策的解读一直处于混沌不清的状态,那么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也将直接影响纳税人对税务机关整体工作的评价,进而影响对政府的评价。
站在税务机关的角度看,税收政策解读是税务机关的基础性工作,甚至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这个基础夯不实,在税收管理上的所有创新都会大打折扣。比如,对于纳税服务而言,无论由哪一级税务机关提供服务,也不论提供服务的方式、手段如何,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仍旧是税收政策的解读。目前,税务机关已经基本建立了一支完整的纳税服务队伍,也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水平,纳税服务的方式也实现了多样化,但如果在具体税收政策的解读上“卡了壳”,不仅整个纳税服务工作将很难推进,也得不到纳税人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站在国家的角度看,税收政策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而税收政策解读则是这个“杠杆”上的众多“小螺丝钉”。试想,如果“小螺丝钉”纷纷出现松动,税收政策这个“杠杆”如何发力?最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形势一直处于比较复杂的状态,未来的经济形势仍将持续这种状态,并将有可能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必然要求税收政策这个重要“杠杆”是结实的,灵敏的。基于此,那些众多的“小螺丝钉”也必然要求是牢固的,没有任何松动的。否则,整个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将受到影响,甚至会因调控不到位而错失调控的最佳时期。
总之,规范税收政策的解读工作利国利民,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