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太谷现象”并非个案,全国很多城市都面临和太谷县一样的问题:如何尽快进行产业升级,如何进行新的产业布局……
2011年11月16日《中国税务报》2版头条
本报记者 张剀 王跃峰 通讯员 肖英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当初我为什么要做玛钢企业。”近日,当记者来到山西省太谷县金谷铸造有限公司采访时,刚一进门,该公司总经理张素兰就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1993年,太谷县号召全县人民“大搞玛钢”,张素兰筹措了一笔资金办起玛钢厂。虽然玛钢让张素兰和厂里打工农民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但张素兰还是忧心忡忡:玛钢产业属于国家限制发展的“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业,目前只享受国家出口退税一项税收优惠政策,一旦国家对这个产业的发展加大限制力度,玛钢企业的日子将很不好过。
玛钢是可锻铸铁的俗称。玛钢铸造加工以废旧钢铁为主要生产原料,通过熔炼、铸造、加工等多道工序生产管道连接件、五金工具、木工夹具等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低。
太谷县国税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太谷县,“玛钢”这个词可以说童叟皆知。在过去的近20年里,曾创造了“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业绩。2005年是太谷玛钢发展的鼎盛时期,玛钢铸造行业年产值为9.2亿元,年出口能力占全国管件的1/3,其国税收入占全县国税总收入的近1/3。玛钢铸造行业税收能否与其生产经营同步增长,一度被视为太谷县国税部门能否完成任务的“晴雨表”。
然而,经历了鼎盛时期的太谷玛钢如今已进入发展的衰落期。作为太谷县支柱产业的玛钢企业,多数是作坊式小厂。受市场萎缩、工艺落后、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太谷玛钢陷入发展困境难以自拔。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落后产能淘汰的力度逐步加大,太谷玛钢开始显出“疲惫”与“不支”,并使太谷县的税收增长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到2010年,玛钢企业创造的国税收入占全县国税收入总量的比重跌至20%。
太谷县国税局有关负责人说,原来玛钢企业出口产品一直有较高的出口退税率,从2007年起,出口退税率从原来的13%降低到了5%。虽然现在的出口退税率被上调至9%,但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玛钢企业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回升,国家再次调低玛钢企业出口退税率的可能性非常大。
记者在太谷县金谷铸造有限公司的厂区看到,很多厂房都已经暂停生产。张素兰指着一片足球场大小的空地说:“原来我们的产品每天差不多都能把这里堆满,如今这里已经是空荡荡的。原来我们愁米多锅少,现在愁没米下锅。”
其实,在当地玛钢企业中,太谷县金谷铸造有限公司还算不错的了。因为2009年时,张素兰已经深刻认识到了产业升级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投资2000多万元购买了全新的环保型生产设备,彻底淘汰了一直用煤做燃料的“冲天炉”,这使公司在太谷玛钢企业中的竞争力明显增强。“更新生产设备以后,公司的海外客户基本上都保住了。”张素兰说。
记者了解到,2010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规定,2011年年底前,钢铁行业必须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炼铁高炉,淘汰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电炉。在经济发展方式面临必须转变的大背景下,太谷县政府、税务部门及玛钢企业自身,都在为太谷玛钢的未来发展捏着一把汗。
面对玛钢企业的困境,太谷县究竟应该怎么办?专门研究县域经济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胡安俊认为,太谷的情况在全国非常普遍,很具有代表性。针对太谷县的情况,胡安俊开出的“处方”是“优化现在存量,培育新兴增量”。“优化现在存量”就是要继续在玛钢产业上做足文章。比如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增加产品功能,研发新的产品等。这一点,金谷铸造有限公司的做法非常值得提倡。同时,还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改变现有的家族管理模式,引入股份制等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
胡安俊还表示,“培育新兴增量”就是要尽快论证、确立替代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太谷县的中草药定坤丹、龟龄集在全国都享有盛誉,而且中草药种植及制药在财税政策方面享受很多优惠政策,还没有环境污染,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应该作为替代玛钢产业的首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