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新浪网看新闻。今天也不例外。在新浪首页,一则消息我读了很多遍——《审计署5年发布6千余篇审计结果回归理性问责》。【点击这里查看原文】
谈起审计,不得不谈掀起“审计风暴”的核心人物李金华。在他的推动下,二00三到二00八年,审计署共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六千多篇,开展了十六万多个绩效审计(调查)项目,为国家增收节支四百五十九亿元人民币,挽回或避免损失四百零五亿元,提出审计建议二十万多条,在维护财经秩序,加强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推动民主法治,促进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00八年三月,当“铁面审计长”李金华卸任时,一片祝福声中人们也担心由他掀起的审计风暴会否停止。但事实上,李金华的继任者没有让公众失望,审计风暴依旧在持续的刮着。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风暴已经成了人们的习惯。就像一个人原来在一个没有风的地方生活,后来迁移到另一个常年刮风的地方居住。刚开始他可能不习惯,但时间久了,他就自然习惯了。
李金华给后来者立起了一个不倒的标杆。这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和魄力。他的工作给后来着减少了很多阻力。尽管财政资金的违规使用行为每天都在发生,但不论怎样,当审计的“紧箍咒”越来越紧,这些行为发生的概率必定会越来越小。最起码在相关人的心理上,他们会有一个预期,他们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违规使用财政资金是不对的,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这种大的环境影响是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当然也是十分有效的。
在税务领域内,税务机关也在搞稽查,也曾掀起过“稽查风暴”。但此风暴非彼风暴。由于人力和物力的限制以及国家收入形势的变化,这些稽查风暴的“风力”也是大小不一。我觉得,稽查也好,审计也罢,一定要形成一个制度,用一个统一的标尺一以贯之的执行下去。无论有多少内部关联,无论有多大的压力,挺住,再挺住,让违规企业及不法人员知道政府的决心,感受到违规的风险,触摸一下舆论的压力,那么企业的纳税遵从度一定会有所提高。
有人说,今年的稽查风暴“首次有了收入职能”。可我觉得,加大稽查力度的必然结果肯定是增收,但其核心的职能永远不该变——规范企业的纳税行为。那头“风”正劲,这头的“风”也得跟呀。不仅要跟,而且要跟好。
在别的事情上“跟风”会遭诟病,但稽查跟审计的风,我想老百姓还是欢迎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