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回家的路上,北京小学门口堵了个水泄不通。我仔细瞧了瞧,原来是道路两旁在整修。可再仔细一看,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停了不少车。抬头一看,北京小学的一栋楼都亮着,心想可能是家长来接孩子的,没处停车只能停在道路两边。可今天早晨我7点多路过此处,这里的车依旧是满满当当。我心里很是疑惑:这里原来都没有停车的,而且没有划线的区域,怎么突然之间就成了停车场?
其实,路边停车堵塞交通的事情很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特意在互联网上查了查,一则2007年的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该报道称,在当年,仅仅南京一个城市,每年的停车费收入就超过1亿元。那么两年之后,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的所有停车费加起来,将是多么惊人的一个数字?!!!
我到现在依然没有闹明白,这些收入归谁?是进入了私人口袋还是国库?在增加停车场所,创造就业岗位的同时,带来的交通拥堵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由等车产生的时间成本、车祸、污染等等)之间应当如何取舍?这个账到底该怎么算?
另据公开资料资料显示,全国一共有22个大中型城市,如果平均一个城市有1亿元路边停车费收入计算,全国一年的总收入就有22亿元,最起码会产生几亿元的税收。这些税如果“颗粒归仓”,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还能增加一个宏观调控的抓手,即通过对路边停车费收入征税调控汽车的消费。
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路边停车收入这朵路边的“野花”亟需有人来规范地“睬一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