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避税,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可谓是当下最受关注的新闻热点人物。看到一些相关新闻报道后,我通过百度查询了一下近年来的“避(逃)税新闻人物”,一点都没有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因此而名声大噪的人都和慈善有关,而且不少人都是知名的“慈善人士”。
我的第一反应是:逃(避)税与慈善,的确是一对矛盾的命题。
一方面,国家由于财力不足,提倡各界人士多多捐赠,通过善款来办很多本该由财政承担的公共服务项目,因此,出台了不少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捐赠者在通过捐赠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同时,也借助捐赠实现了避税。
一次在某地采访,笔者就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情。某企业老板因为偷逃税款、行贿受贿等罪名锒铛入狱。但是当地百姓及敬老院的老人纷纷向政府求情,要求放人。理由很简单:这样一个大善人怎么会是罪犯?后来笔者才了解到,当地的敬老院、一些乡村的公路、图书馆、小学,都是由这位企业老板捐赠或者捐款修缮的。
不可否认的是,合理的避税是国家允许的。这可看做是国家对慈善人士的一种奖励。这无可厚非。但是,把慈善当作纯粹的避税工具,这就应该受到谴责。
看来,把慈善做得尽善尽美天衣无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要么就老老实实捐赠,别刻意考虑避税的事情。要么就事先有个通盘的考虑,大大方方捐赠,安安全全避税。否则,捐赠不仅没有留下好名声,还弄脏了“慈善”这件本来干净而又华美的外衣。
【相关阅读】笔者去年的一篇相关文章先后被多家媒体关注
网易新闻
财经日报
搜狐评论
每日经济新闻
凤凰资讯 新华网
中国青年报
新浪财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