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提到企业道德,几乎所有人想到的只有两个字——捐赠。
今年经济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提到企业道德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又想到了三个字——保就业。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讲究社会公道是必须的。但社会公德也分很多方面,不论宏观环境如何变化,其根本道德永远不应该变——依法纳税。
捐赠也好,保就业也好,说到底都是弥补国家财政不足的一种方法。国家出台一些相关相关的税收优惠,目的就在于促使企业能够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政府分忧。
但揭开这些表面现象,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还是依法纳税。只有依法纳税,才能保证经济秩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运行,在这个过程中使社会才能得到进步,国家的财力得到充裕的补给,人们的福利得到提高,企业的生产得以继续,其社会声望得以提高。
但现在有些企业,谈到社会道德的时候只强调捐赠了多少,为保就业做了多少贡献,而忽视了依法纳税这个根本前提。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企业为贫困地区捐赠了1000万,同时为保就业投入了500万。但事后却查明,这些钱都是通过偷税、漏税取得的,那这个账又该怎么算?企业不仅要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其负责人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企业形象也将大大受损,甚至因此使企业陷入“欠税门”而遭遇发展障碍。试问,那时候企业还有能力去捐赠、去保就业吗?
诚然,捐赠和保就业是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安排,不要盲目行事。在捐赠和保就业的时候,先看看拿没拿到完税证明。
因此,我在此提醒企业:担当社会责任,莫忘依法纳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