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取信消费者路还很长
(2008-07-30 12:12:37)
标签:
爱在中国行
电视购物
诚信
立法
执法
it
|
|
日前,在2008快乐购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副司长任谦表示,电视购物是广电行业新的增长点,广电总局将整合现有的播出平台,支持打造民族电视购物企业品牌。他还透露,广电总局最近正在起草规范和促进电视购物发展的意见,以完善产业政策,构建比较健全、规范的产业链条。但业内人士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的电视购物要步入正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电视购物商业模式已经成熟
橡果国际有关负责人介绍,电视购物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商业模式也相当成熟。据了解,2006年美国的电视购物营业额已经超过900亿美元,占全国零售总额的8%左右。中国台湾最大的电视购物集团东森电视购物公司2006年的营业额也已超过10亿美元。
据了解,2007年我国大陆相关电视购物节目年度播出量达到近10万小时,电视购物产业规模在105亿元上下。2006年12月28日,央视宣布开播CCTV中视购物频道,此举标志着央视正式进军现代电视购物领域。而国内新生的购物频道如快乐购物、开心购物、欢腾购物等也都纷纷亮相。
近一周以来,记者分别在不同时段频繁切换电视频道,发现几乎每个时段都有电视购物节目,最多的时候同一时间段有15个频道。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各地电视台“荣登”电视购物节目的商品品种多达上千个。而其产品供应商不仅包括飞利浦、三星、海尔、联想、LG等著名品牌,也包括众多中小企业的大众化、生活化的家居商品。
“火暴”背后有隐忧
作为一个“舶来品”,电视购物刚刚登陆我国的时候曾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夸大产品功效、违规发布广告、肆意贬低同类其他商品、内容低级庸俗、售后无保障等一连串问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记者就“当前的电视购物到底可信不可信”这一问题咨询北京市消费者保护协会时,该协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作为非现场购物的电视购物风险很大。这位人士一再强调,电视购物涉及生产商、经销商、送货单位、消费者等多个环节,一旦发生纠纷,不仅投诉周期长、成本高,而且解决问题的程序也十分繁琐。
据橡果国际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国外,电视直销出售的产品必须经过电视台的严格检查。电视购物的平均退、换货率为10%~15%,电视购物公司给消费者提供退、换货服务已经是通行做法,但是在国内却很少有商家这样做。有调查显示,由于遭遇诚信危机,国内有电视购物经历的消费者仅占27%,而又有40%的消费者认为电视购物不可信。
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芳告诉记者,电视购物刚在国内兴起的时候纯属暴利行业,因此电视台、相关的供应商、运营商都想加入,并抱着“能赚一笔是一笔”的心态,根本没有考虑整个产业的未来发展。现在要扭转这个局面,仅恢复消费者的信任这一项成本就十分巨大。
立法、执法两手都要硬
在美国,仅美国有线电视网的电视购物频道一年的销售额就达上百亿美元,而且很少出现投诉和纠纷。同样是电视购物,为什么在国外发展很好而在国内就有这么多问题?有关专家表示,任其发展肯定不行,禁止播放这种“一棒子打死”的做法也过于极端,唯一的出路就是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相关的操作。
湖南“快乐购”也成为我国电视购物健康发展的一个典型例证。开业两年以来,“快乐购”已经覆盖全国9省27个区域市场,累积实现销售收入22.7亿元。而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都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
在2008快乐购战略发展研讨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社管司副司长任谦就整合的方向进一步解释说:“广电总局一方面会积极发展像‘快乐购’这样的电视购物频道,另一方面将把短片型的电视购物节目归类,归到一个频道去播。”
王芳说,中国电视购物的市场规模可达2700亿元~4320亿元,而目前不到300亿元,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要促其健康发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是一方面,高效的执行力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就当前来看,对电视购物的违规行为进行整顿,仅仅依靠广电总局的力量肯定不够,工商、税务、质检、卫生等相关部门都要加大监管及处罚力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