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圆战术”彰显“内用道家、外用儒家”为人处世思想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

“画圆战术”的道在哪里?回答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以战术口诀之意造千变万化之形,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自然无为、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准则。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无不为之良效。因此有道者法无为,即“为无为”,以达到“无不治”的功效。无为不是不为,而是遵循自然规律而为,就能实现无为而无不为。道家贵柔主静,似水性柔弱却刚强,以静制动,宁静致远。主张处事之柔静,只有柔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势。“画圆战术”战术口诀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外圆内方的凝聚,是篮球战术本质与规律的浓缩。战术口诀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问题,实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家哲学思想。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无不为。无论是基本基本移动路线口诀之“传球、反掩护、拆入、拉出”的取象思维、整体思维、循环思维,还是变化路线口诀的“传内必切、有切必包、有包必补、有补必援,外传必挡、外运必递、有突必包、有传必切、有上有下、有左有右”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拐弯思维,都是道家哲学思想“无为而无不为”的生动实践,是按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及篮球运动的本质与规律去运行的。
同时,“画圆战术”也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战术体系,秉承了“道家贵柔主静,似水性柔弱却刚强,以静制动,宁静致远”的哲学理念,彰显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哲学命题。即不予对手硬碰硬、死磕,而是通过循环往复创造劣势转化为优势、弱转为强的相反方向运动,找到对手最柔弱的地方给与攻击,这就是“画圆方攻”的由来。
“球不上圈,画圆不止”,这是“画圆战术”蕴含的儒家思想的具体体现。儒家以现实生活社会关系中的人为本位,强调人的生命意义和人性价值,在现实世界中提升道德品格,这种思想特质,可以概括为人本主义。儒家人本主义传统以其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主要经典著作有《论语》、《春秋》和《孟子》。儒家重“生”,更重“德”,把人格价值、道德价值置于生命价值之上。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强调人应当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孟子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孔子教我们做事的标准。为人刚正,豪爽。大仁大义,自省而有礼。儒家强调“无所为而为”,就是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入世,尊重规律,不要逆天行事,不乱为,要顺天应人,借力借势,顺势而为。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无所为而为,为就是做事。人生在世,不能不做事情,不做事情的人生不能算人生,他针对的是“有所为而为”。我们并不把当下所做的事情当做达到另外一个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而是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本应当做。他自己就是自己的价值,他自己就是自己的目的。它不是通向另外一个目的的途径。这样的做事就叫“无所为而为”。我们之所以做这件事,是因为他本应当做,不做是不对的。我们做种种的事情,就是因为这种种的事情本应当做。不是做了这件事情,要达到一个有利于我们的结果,这样的人生将永不失败。
内用道家、外用儒家,儒道互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德和智慧博大精深,在中国篮球哲学“画圆战术”里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归纳起来:一是守望互助,包容仁义,成人成己;二是知行合一,躬行实践,无私奉献;三是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四是顺应自然,无欲无己,天人合一;五是上善若水,刚柔相济,以柔克刚;六是从圆而方,以圆促方,外圆内方;七是刚健进取,内圣外王,仁者无敌;八是兵者轨道,上兵伐谋,善战求势:九是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和谐友善;十是大道至简,大智如愚,厚德载物。打中国篮球“画圆战术”体系,充分发挥以球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作用,教会球员用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行科学的方法打球,培养年轻球员正确的篮球观和球员的人格品质,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彰显中国哲学智慧,打出中国篮球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