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篮球啊篮球 |

1983年我考上云南师大,当时还叫昆明师院,第二年才更名云南师大。是这所学校改变了我人生的前进方向。大学填志愿,原本报的是历史系,结果因为在爱好一栏填了自己是昭通一中的篮球队员,被政教系抢下,成了一名政教专业八三级甲班的学生,没有想到未来的岁月里这个专业对我的影响是如此之大。
也就是那一年,仅此一年,云南师大院系之间的振兴杯篮球赛规定,新生必须有一个是上场队员。政教系通知所有新生,会玩篮球的可以来选拔,我抱着去试试的心态参加了这次特殊的系队选拔。去了之后,才知道需要选拔3名新生,环顾四周,政教八三级甲班乙班所有1米8以上的都来了,而我只有1米66,我想肯定没啥希望了。
选拔队员的不是政教系的教师,而是八零级的师兄们,但看上去他们都像老师,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们,年纪偏大。其中的一位我印象最深,这位大四师兄就是杨林。看上去有些严肃,兴许是选拔的需要,不严肃一点不像选拔。
杨林是师兄按照选拔程序与要求不断发出指令,我们一群新生蛋子气喘吁吁地测试着各种项目,三步上篮、跳投、滑步、往返跑等等,一个小时的时间到了,选拔也就结束了,结果也就出来了。正当我们以为要择日公布选拔结果时,杨林师兄不苟言笑地宣布了选拔结果,在众多“高人高手”之中,我脱颖而出,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新生中还有另外两名,政教甲班的侯文昌与乙班的马锐。
之后的半个月,在杨林师兄的带领下,每天下午4点30分开始的课外时间,政教系系队进行了赛前的备战训练。我原在高中时期打的前锋,面对我尴尬的身高,杨林师兄说,你改打组织后卫吧,打前锋个子矮了。我心里想,我长期打前锋的,改打什么后卫嘛。但我没有说出来。杨林师兄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道,我近1米75的身高打前锋都显矮了,你还想咋打?你认命吧,就这样,开启了我组织后卫的篮球人生。
对于我从未打过组织后卫的经历,杨林师兄们十分耐心地传授给我后卫的基本常识,一传接应要快,快速推进前场,注意观察同伴,择机分球,中场遇到防守快速突破,阵地进攻时,以中锋低位进攻为主,适当突分,球更多传给前锋,要善于指挥调度同伴跑位,注意相互配合,等等,18岁的我成了指挥师兄们打球的组织者,心里暗自高兴,有了统帅三军的感觉。
政教系当时入选校队的队员有三位,都是八零级的,其中一个就是杨林师兄,无论在校队还是系队,他都打前锋,突破犀利,尤其擅长半截篮跳投,百步穿杨的技术,弹跳可以轻松原地抓圈,同时,他还是校系排球队主攻手,田径场上的明星,有铁榔头和跳高王子之美誉,他的身高就是他越过的高度,背越式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加上长的一表人才、气宇轩昂,全校学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粉丝成群。
生活中,杨林师兄也格外照顾我,常叫我去他们宿舍去玩,大四的师兄们很多都是当过知青的,年纪大,27、28岁、30岁的比比皆是,大我10岁左右,杨林师兄算是当年的应届毕业生,班上的青春派。这些师兄们生活阅历深,见多识广,听他们聊天都是一种学习。当年的大四师兄们有一个爱好,就是在晚自习之后回到宿舍练健美,个个练成肌肉棒子,我十分羡慕,其中也有杨林师兄,胸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大腿肌肉,鼓鼓的,贼亮贼亮的。杨林师兄说,来,脱开衣服看看,你的肌肉如何,我说,我啥都没有,就飞机场,惹得师兄们哈哈大笑。杨林师兄说,要打好篮球,要练好肌肉,否则,几个回合下来,你就没有力气了。之后的大学三年多时间,我每天都进行健身,久久为功,把飞机场练成了突兀的肌肉,至今还保存着大四毕业前夕21岁时的肌肉照,看上去早已超过师兄们的肌肉力度。今年,前中国女篮主教练马跃南来昭通,我翻出照片给他看,他说,不错,像国家队球员的肌肉。
一年一度的云南师大振兴杯开打了,政教系男篮在我的组织指挥下,在杨林师兄的统筹谋划下,我们连克有
校队队长领衔的劲旅物理系、拿下有五位校队成员的数学系,一路过关斩将,取得小组第一名,半决赛面对有强
力中锋老寸以及明星后卫老崔的上届冠军中文系,最后获得了第三名,取得了政教系组建以来的最好成绩。我成为初露锋芒的黑马后卫,几战成名,师大学生开始认识我,我开始拥有了无数的粉丝。后来,在师兄的调教下,
政教系连夺师大两届冠军,我被粉丝们称作师大的篮球王子。没有杨林师兄的力排众议打破身高的壁垒选择我来打政教系的组织后卫,也就没有我以后成为师大校队控卫兼队长的名号,也没有我未来的“魔术师”的篮球人生,自然也没有中国篮球画圆战术的创立。
一晃,一年过去了,我完成了大一的学业,大四的杨林师兄以优异的学业成绩与优良的道德品质被政教系留校任教并担任八四级的班主任。他搬进了对面的教师宿舍,对我的关心不止于篮球了。常叫我去他宿舍谈心、交流,鼓励我把学业学好,有好吃的都会叫我过去。他既是老师,又还是师兄,关心我成长,启迪我思维,严格要求我进步,平时也常在一起打打半场,我是传球人,他是神投手,师兄弟之间打半场都会吸引广大学生前来观看。后来,我进了校队,他依然细心指导我技战术;后来,他教我跳背越式跳高技术,我也可以越过我的身高;后来,我入了党,杨林师兄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带我走上革命道路。那一年是1985年,我大二,一切都是杨林师兄的谆谆教诲。
时光荏苒,四年太短了,快毕业了,由于我优异的成绩以及篮球的出神入化,杨林师兄以及我的另外一位入党介绍人、哲学恩师罗秉森老师、政教系党总支书记开始建议我留校任教。尽管最后阴差阳错、煮熟的鸭子飞了,我依依不舍离开了师兄杨林,告别了省城昆明回到昭通师专工作,但他们对我的关心关照以及教育培养终身难忘。回到昭通师专工作一年杨林师兄他们费劲心力向系主任力荐后来函调我回师大教书,我谢了他们的知遇之恩选择了留在昭通。又过了三年,杨林师兄又做通了新任主任的工作再次调我回师大,我婉言谢绝了师兄的好意与关怀。当他出任云南师大校长后,又重提调我会师大工作事宜,我再次回谢了师兄温暖的关爱。
哈佛校长德鲁福利斯说过:所谓教育,不单是传授一项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启发一种理性与感性并存敢于思辨不断创新的思维。人到中老年了,回望过去,尽管我没能跟随杨林师兄南征北战,但我选择回到昭通工作没有遗憾,选择没有听杨林师兄的话调回师大工作没有遗憾。留在昭通工作,是这片热土孕育了快乐面试、画圆战术、五点四环节教学法的哲学创新之作,让我实现了教好哲学、教人学好哲学的心愿,使我具有了理性与感性并存敢于思辨不断创新的思维,让哲学大众化、时代化、回归生活,算是没有辜负杨林师兄以及政教系老师们的期望与培养。当他看到演讲哲学《快乐面试》创立时,他欣慰的笑了,让我给寄去;当他看到中国篮球哲学《画圆战术》创立后专门请了原云南省体育局局长、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杨宁为其写序;当他听说中国特色教育教学哲学战术体系《五点四环节教学法》创立后,他决定用他最后退休之前在云南省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的工作岗位用力用情面向全省全国推广。
“经师易求,人师难遇”。我是幸运的,在我最美好的青春时代,遇到了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的杨林师兄。一路走来,从18岁到26岁之间,给与了我篮球之梦以及青春飞扬的路标。在30岁以后,给了我智慧与思想成长的
工作动力。杨林师兄给予我的实在太多,是他领我走进真正的篮球之路,是他引导我走上革命道路,是他在人生成长路上给我不断校正航向。“感恩即是一个人灵魂上的健康”。永远的杨林师兄!一辈子的杨林师兄!美好的回忆,一生的缘分!恩师益友,一生恩情!



后一篇:四川范钦刚:昭通魔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