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晓波画圆战术
李晓波画圆战术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07,800
  • 关注人气:3,6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画圆战术”,践行中国文化,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

(2020-07-08 12:19:51)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打“画圆战术”,践行中国文化,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

中国文化哲学概括为两个字,就是“道”和“术”,“道”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的最高代表之一是老子;  “ 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术”的最高代表之一是鬼谷子。把握了老子的“道”与鬼谷子的“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了中国文化哲学的智慧精髓。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智慧、身体、技术、战术、战略、对抗、心理、学识、胆识、眼光等为一体的攻防转化的团队项目。进攻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术配合是其美妙的篇章。“画圆战术”作为“道术兼修”的中国特色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哲学的肥沃土壤,直接受儒释道哲学思想的熏陶与启迪,作为中国篮球进攻哲学,是对世界篮球进攻战术体系的丰富与贡献。
把篮球打成技术,需要勤奋;把篮球打成艺术,需要哲学。正所谓:从哲学开始,以艺术结束。“画圆战术”战术口诀谋事于未形、成事于无象、屈人于无形、制人于无声、胜人于不知不觉中、将比赛置于无形。“画圆战术”的哲学思维方式成就了智慧篮球与艺术篮球。“画圆战术”的思维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天人合一”为中国哲学思想,儒、道、释等诸家各有阐述。天指天空,也指天道,还指自然大道,道家道教所说的天,多指自然、天道。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打“画圆战术”,彰显中国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篮球智慧。打“画圆战术”的过程,是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的过程。这是因为,打“画圆战术”能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
其一,心中有道。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不自器,不以某种具体形体来拘束自己。圆方,指事物或圆满或方,有不同形态。之,指万物。与之圆方,以万物之方圆为形体,即没有固定的格式。“画圆战术”与欧美的固定战术不同,没有固定的格式,以万物之圆方为形体,它蕴含的“道”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整体观、循环观、系统观、辨证观、和谐观和方圆之理,这是引领“画圆战术”运行的根本大道。而具体运行的战术组织形式包括随机落位、发动方式、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则是“器”的层面。“画圆战术”不是随意组合的战术配合,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基础配合的相加,而是思想和智慧的战术配合,是按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和方圆之道哲学思想创立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尽管运用的也是四种基础配合,但因为有天人合一和方圆之理的“哲学大道”,这些基础配合在“哲学大道”统领下富有了灵性与智慧。球员在实施战术体系的过程中,不仅有了内在融合机制(圆)和独立个性(方)的圆方融合的哲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而且有了清晰的战术目标和明确的战术行动,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了团队合作的统一和团结的思想基础。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传球给我,我传球给你,你帮我掩护,我帮你策应,你突分给我,我突分给你,这些细节的技战术打法变得不再生硬与僵化,不再有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私心,而是拥有了无私奉献、战术至上、团队篮球的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价值追求。“画圆战术”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果,因此,打“画圆战术”,必然能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
其二,脑中有诀。
战术口诀让“画圆战术”具有了一种自组织特征的战术体系。介于“道”和“器”中间的是根据篮球运动的规律抽象出来的“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圆、阴、内在融合机制)和变化路线(方、阳、独立个性)的“战术口诀,或者说,是“战术口诀”将“画圆战术”的“道”与“器”联通起来,实现了无形引领有形、无形之中见有形,有形之中见无形。“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战术口诀的创立,解决了将道转化为器的重要方法和路径,战术口诀是两者转化的纽带。道是无形的,器是有形的。道是天人合一、方圆之理,移动路线配合是器,是有形的,意在事先,这符合中国文化的处事风格和做事原则。同时战术口诀体现的既有篮球运动进攻基础配合的规律和本质,也有天人合一、方圆之道的诸多理念。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战术口诀是“画圆战术”活的灵魂,表达的是道的无形,以道的无形统领有形的战术移动路线,做到了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剑意生剑招,无招胜有招,彰显出行云流水、延绵不绝、以柔克刚的战略思想,体现出“中心开花、两翼齐飞、里应外合、上下联动、左右逢源、多点进攻”的技战术特色。“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载道,即诀以载道,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就能看到道了,也就能顺势而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方能有为,这是道家哲学对画圆战术的启迪。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以战术口诀之真空造千变万化之妙有,这是佛家哲学对画圆战术的启迪。球不上圈,画圆不止,手不粘球,马不停蹄,这是儒家哲学对画圆战术的启迪。球员若真能将战术口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能在进攻中超越诸多有形的障碍,获得自由与有序、智慧与快乐、成就与价值的心境,必定能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
其三,眼中有器。
器以载道。目见以器,心怀以道。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器非止为器,而是知识与思想的载体。“画圆战术”在“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的引领下,依据天人合一、方圆之道和谐观、整体观创造出两条移动路线,一条是基本移动路线(反映天人合一内在融合机制思想),是哲学中的两点论;一条是变化路线(彰显天人合一独立个性思想),是哲学中的重点论,这两条移动路线以器示人,乃术的范畴,是天人合一、方圆之道的转化与外化,是哲学中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辨证统一,其移动路线属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器的范畴,通过战术口诀依此展现出来,呈现出有序、多变、善变的特征,反映了“画圆战术”天人合一、方圆之道思想。基本移动路线以各种掩护配合为主,变化路线以挡拆、策应、突分、传切为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基本移动路线按照集中与分散辨证法思想,以整体谋划内、外、边战略攻击点,以横向拉扯对方、调动对方、诱惑对方、诱敌而攻、搅乱对方为主,变化路线按照内、外、边延伸攻击,多点开花,以统筹局部重点攻击对方,实施纵向切割、以多打少、多元攻击、立体攻击、交叉攻击、持续攻击为要。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是圆与方、阴与阳、正与奇、整体与局部、规范与变通的辨证关系,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得益彰。球员眼中有器,就是要在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相互联通的实施中,善于阅读比赛、把握机会、沉着耐心、富于变化,把握时间差突破、空间差投篮、位置差外线小打大内线大打小,将心中有道、脑中有诀与眼中有器有机结合起来,转化为快、灵、准、变、智技战术风格的战斗力,必须能真切地体验思想、感悟智慧、享受艺术!
第四,胸中有术。
鬼谷子认为,做事的方法(术)需要审时度势,观察阴阳开合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善于控制,保持主动;灵活变通,变化是谋略的总纲,善变者强,时也,事也,命也。打“画圆战术”需要阅读比赛,审时度势,因人、因地、因时、因防 而变与不变,不断把握基本移动路线(阴)和变化路线(阳)的变化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善于起承转合,控制好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的各种配合,预判多种变化态势,找到解决各种变化问题的多种预案,耐心沉稳,积极而为,把个人技术融入整体系统的圆转之中,牢牢把握进攻的主动权,遇到防守阻击,要善于灵活变通,声东击西,虚实相间,真假难辨,战术路线是死的,战术方法是活的,以战术口诀引领各种变化,不能僵化固定,不可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一人一地的攻击,善变者强,基本移动路线受阻,转变为变化路线,变化路线受阻,转为基本移动路线,发动方式多种多样,不可一种发动方式用到底,落位方式讲究随机落位,方式多元,等等。
要真正做到打好“画圆战术”必须“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而要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必须解决球员的“空”。“空”似“空”而“不空”,心怀虔诚,心自然  不会乱。“画圆战术”源自《周易》,源于太极,始于阴阳,“空”是打好“画圆战术”的心法。“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从容生活,有何不可至,不可求”都是老子道德经中的思想,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
何谓空?师曰:虚者,空也。由此可知,虚与空似乎是同体又同义的关联词。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形容有人内心世界极为空虚,这是批评此人生活无目标、无方向,终日无所事事、无所追求。然而,打“画圆战术”者却恰恰在苦苦追寻着空虚,心中要有空虚之象。诚然,此空虚非彼空虚。有朋友问:实践“画圆战术”为什么要有空虚之象呢?回答是:“画圆战术”以分虚实为第一要义;所言之虚与实,即虚为实之体,实为虚之用,实为虚的外在表现。又因为:虚者,空也。犹如释家所言:虚空为道本。所以“画圆战术”实践者必定要虚而空之、空而虚之。“画圆战术”要以虚空为本、以虚空为主、以虚空为体、以虚空为重。空即虚,虚即空。拥有“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的定力,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就进入了“空灵之境”。
无形即空,能空虚则能由此虚空生出实有;这种在虚空中由神、意、气之中和所生出的实在,可以理解为“画圆战术”所言之内劲与内功,内劲与内功从哪里来,一切都源于“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的虚空思想。也可以说,内劲与内功是“画圆战术”实践感悟中“由虚空寻有力之真实”的产物。因此可以断言:若无虚空,必无内劲。在此借用禅宗一句真言: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此处得力、省力之力,即“画圆战术”用意不用力之有形有象之本力;无限力即是由虚空所生之无形无象的有力之真实,即“画圆战术”内劲 与内功。
“画圆战术”将比赛置于无形,以无形见有形,其之空虚就是要从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无形而抽象的神、意、气、无限、无法上去寻、去悟、去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为什么要致虚且至极?致虚就是给自己的内心腾出足够的空间,去除心中存留的各种炫耀自己、单打独斗、急躁冒进、个人至上的妄欲杂念,留出最大限度的空白。人之初,性本空;然被世间五花八门的私欲所惑,使本来空灵虚明的内心,被妄欲所侵,被私念所占,如同一只本来洁净明亮的空杯子,被污物填满。因此,首先要把杯中的污物逐一清理,杯子才有可能恢复原始的空明,这只杯子才可以放入有用之物。所以,只有“致虚极,守静笃”,才能由虚空而生出有力之真实。
用意不用力,以无形统领有形,是“画圆战术”的最高境界,守住“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的底线。如何才能变用力为用意呢?办法只有一个:从自己内心入手,致虚守静,让自己内心空虚清净下来,全心全意修炼“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的“道术兼修之法”,不去计较胜负多少,不去炫耀技术之乖巧,不去逞强斗狠以力打力,而是关注内心之法的修炼,如此这般,静心生慧,道法自然,水到渠成。这种心之改变,定会引领自己在不断地修炼中减掉蛮干用力的、单打独斗不良习惯,克服心浮气躁的功利思想,用心修炼无形的以“空”为特征的战术心法、战术口诀、战术意念,从而“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打“画圆战术”就是这样,心中不空,杂念过多,就打不好战术体系,只有空无一切才能无所不能,心稳神定,处处是机会。
崇尚技术、战术至上、团队篮球、智慧篮球和艺术篮球,是“画圆战术”战略风格。缺失道而言术,术是盲目的;缺失术而言技,技是低效的。“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是打好“ 画 圆战术“的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画圆战术”是“道术技兼修”的中国特色进攻战术体系。“画圆战术”运动战24字心法: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交叉分割,纵横拉动,各个击破。因具有思想和智慧,让球员在实践中能充分享受比赛的快乐,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心无旁骛,尽心致胜,享受比赛就是抛开一切功利与杂念,不能只图自己打得爽,不管团队打得好,单打独斗不是享受艺术,而要在头脑中时刻有一种团队意识、篮球意识、战斗精神和荣誉感,装的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按照战术原则、战术口诀打出属于中国篮球的智慧与艺术以及技战术风格,展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篮球运动结出的思想硕果,有了享受艺术的心境,胜利就能水到渠成。
《周易·系辞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和器的关系也就体现着道和术的关系。古人制器用器,目的其实并非仅限于器物本身,而是重在以器载道。凡事无需咬文嚼字,示之以器,全在不言。这些思想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先民的超凡智慧。天下之事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莫过于道、术而已。道、术虽然都指道路,但含义不同,道的本义为达,《说文解字》说“一达谓之道”,所以道是指直接通往目的地的大路。人只有行之于道,才能到达终点,实现其终极目标。人生的目的在于求道,学问的目的也在于求道,道之所得,则可成就使命,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而术则为邑中小路,也就是坊间之途,小路虽不能直接通达目的地,但小路与小路的衔接联络却是引导人们步入大道的关键。没有小术(器),也就不可能寻得大道。显然,问学必须道术兼修,人只有谋近而图远,积术而达道,才可能穷神知化。
高手过招,打画圆战术更需要耐心与环环相扣,做到“心中有道、脑中有诀、眼中有器、胸中有术”,才能寻找到更多更好的机会,打出行云流水的团队配合。“画圆战术”以战术口诀之意境导出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之相状,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哲学特色与思维方式的篮球哲学与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以战术口诀组织战术展开,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篮球打法。

ÃâââìÃâÃçââ¬ÃÃûÃÃÂ¥Ãâââ¬Ã <wbr><wbr><wbr><wbr>ÃæÃâ <wbr><wbr><wbr>ÃÃÃæÃâÃïÃâââìÃÃÃæââ¬âÃðÃâââìÃâLOGOÃâââìÃÃÃïÃüÃâÃÃÂ¥ÃäÃêÃæÃþÃÃ+ÃçÃïÃîÃçÃÃÃâÃïÃüÃ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