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希望国家队采用 (转帖)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画圆战术”实践 |
昭通有个篮球“魔术师”,玩球30多年
高中时打球,防守队员一见他腿脚会发软
教书时打球,加入哲学理论探索新战术
李晓波独创“画圆战术”
记者陈雯韵
不过别误会,李晓波不是职业球员,他大学学的是哲学,如今是公务员,篮球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我不是因为篮球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因为篮球,我更加眷恋这个世界。”李晓波这样说,
运球
学篮球,首先从运球开始,无论你有多成功,运球都是每天的功课。对于李晓波来说,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篮球至今,篮球早已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七岁那年的夏天,李晓波因父母工作调动,全家迁到盐津县庙坝乡,他也在庙坝乡中心完小开始了自己与篮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时候,乡里的干部都会在这所学校的球场上打球,而年少的李晓波往往被乡镇领导临时“委任”为计时记分员,耳濡目染下,李晓波也开始模仿大人们打篮球的动作,“但是没球啊,只能看着眼馋!”
直到小学三年级,李晓波的父亲才从盐津给他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篮球。从那以后,年少的李晓波便养成了每天打篮球的习惯,成天泡在篮球场上单挑或者捉对厮杀,后来他正式加入了乡里的“红星少年篮球队”,开始了职业球员才有的训练生活,每天训练加比赛,其乐无穷。
上了初中,篮球仍然陪伴着年幼的李晓波,那时的篮球对于他来说,是快乐,是青春,是无忧无虑,是好伙伴。
过人
过人是一门很难掌握的技术,除了出色的个人技术外,还要讲究时机。
上了高中的李晓波,打篮球的技术呈直线上升,他已有了球迷,有了篮球场上“明星”的启蒙感觉,他完成了巧妙的一次“过人”。
“我虽然身材不高,站队时排在倒数第一。但是防守队员一见我,一般腿脚都会发软,一点也不吹牛!”考上昭通一中后,李晓波入选了学校高中男子篮球队,并连续两年带领球队夺得昭通市中学生篮球比赛冠军。有人关注,李晓波自然也开始拥有自己的球迷,也有了“球星”的感觉,“那种感觉使人兴奋,催人奋进。”他说。
李晓波后来考上了云师大,专业是哲学。李晓波这样总结他的大学生活:“以师大篮球场为圆心、校门为半径画个圆。”可想而知,篮球仍然是李晓波唯一不变的爱好。那时候,他是师大校队队长兼主力后卫,并因此获得了“篮球王子”的称号,拥有大批粉丝和固定的拉拉队,虽然他的个头依旧是最矮的,“执着、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就是我的秘诀。”无论清晨或是黄昏,无论寒冬或是酷暑,篮球场上总有李晓波矫健的身影。
进球
进球得分是每一次进攻的目的。在与篮球为伴的30多年里,篮球改变了李晓波,而李晓波投之以篮球的回报便是悉心教导弟子,自创战术,希望能为篮球做一点点自己的贡献。
大学毕业后,李晓波到昭通师专任教,偶然机会下,又成了昭通师专篮球队的特聘教练,他对于这个身份的喜欢似乎远远超过其他身份,但他又游刃有余: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学生无一不赞扬;教球带队,带领身高、体能都不占优势的球队突破重围,长期盘踞于全省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头三名,而秘诀却全在他独创的“画圆战术”!
“画圆战术”应该算是李晓波30多年快乐篮球人生的总结。从1995年开始,他用自己潜心研究出的这一战术获得了无数胜利,“里面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站位都是通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加上哲学的理论总结而来的。”李晓波说起“画圆战术”总是滔滔不绝,这个听起来很有意思的战术,更像是他人生的总结:传球——向反方向移动——掩护——拆入——拉出,没有机会循环反复,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寻找机会,把握机会,以退为进,掩护队友,依靠整体作战,他说:“这很像是人生,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画圆,继而步步前进。”
如今,已是公务员的李晓波仍然为了篮球在努力着,前不久,他还带着自己的“画圆战术”拜访了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她说:“要是中国的篮球教练员都像李晓波这样潜心研究,刻苦专研,中国的篮球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在李晓波的心里,让中国的职业联赛乃至国家队用上他的“画圆战术”,是最大的心愿。“篮球给我带来了快乐,改变了我,希望我也能为中国篮球做出自己的一点点贡献!”
和李晓波交谈,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再看他的博客,你会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一篇篇地看下去,他的文字犀利幽默,豪爽与才气让人折服,“篮球真的只是业余爱好,教师、以及后来的公务员才是正职!”
画圆战术解读
刚写完这篇采访,又看到李晓波在博客上更新了最新一篇“画圆战术”的解读,这已经是他博客里有关“画圆战术”的第38篇博文,“画圆战术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也是非常实用的,我会不断完善,认真的解读它,让它成为真正属于中国的篮球功夫!”他这样解读——
“画圆战术”,是篮球比赛中一种人盯人防守的阵地进攻战术体系。它以半场进攻为区域,五位不同位置的球员好比是圆形上的点,其中,中锋就如同是圆心。持球队员传球给其他队友后向相反方向以顺时针或逆时针做圆形移动掩护和拆入,画出一个个圆形的轨迹。“画圆战术”以掩护配合(侧掩护或后掩护)为基础的移动路线,辅之以挡拆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和传切配合为进攻手段,通过循环往复、不断变化来创造得分机会,形成了一个个圆形进攻体系,好似画圆一般,“画圆战术”因此得名。
名家
评析
原国家队员、北京女篮主帅、现任云南曲靖立得女篮主教练孙瑞云:“画圆战术”成功之处是很好地解决和突破了局部战术和固定战术无法解决的整体性、机动性、连贯性、简洁性、流畅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校篮球队教练杨建昆:这一战术改变了以往场上无球队员不知所措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球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在场上积极跑动,是讲究整体性的一个全新战术。
- (2012-01-21 16:05:51)
- (2012-01-20 21:14:52)
- (2012-01-19 09:39:10)
- (2011-12-15 14:51:46)
- (2011-12-07 11:41:33)
- (2011-11-28 23:05:16)
- (2011-06-21 19:10:43)
- (2011-06-20 16:33:57)
- (2011-02-14 09:19:08)